第22章 还是骑营好

    第22章 还是骑营好 (第2/3页)

    袁兵宪身边还有数个笔吏正提着笔,看样子这军议是全程要被记录在案。

    “建奴所长,无非弓马。野战时,要做到和建奴打平甚至打赢,最佳的选项则是全甲骑兵冲上去,近身和建奴厮杀。或者有能扛得住骑兵冲锋的填线车兵,拦截住建奴冲势,待其阵脚不稳时,我方骑兵冲溃他们的骑兵阵。再其次,就是我方背城而战,建奴冲不动城墙,也就止住了冲势,我方军士就可以进行近身厮杀。”

    即使是三百年后,发生在东亚大区的热武器战争中,用多点乱冲的方式扰乱敌军基本单元都是最有效的野战方式。

    比这更有效的则是炮火洗地。

    在冷兵器时代,战斗的减员绝大部分是发生在一方溃败之后进行的追杀溃兵,在双方军备组织度差不多时,正面厮杀时交换比很少能拉到一比二三以上。

    在辽东这地界儿上,明军的组织度其实不差,装备方面更是远超建奴蒙古两家。大明九边的披甲率可以达到惊人的百分之四十,辽镇这边,更是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披甲率。

    辽东屯军都能人手一件鸳鸯战袄,营兵、家丁等更是人人都有全套布面甲,铁臂手都能做到覆盖大部分营兵。

    奈何敌人建奴有个顶级的战术大师努尔哈赤,只用一招,披甲骑兵射完立即冲阵,再切割明军大部,分而击之。

    三百年后的倭国陆军,也只有一招:步兵冲、炮兵轰,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

    就这一招,一招鲜吃遍天,从东北打到了松江府。

    要是明军也能执行建奴的战术,多半也能在千人以上的骑兵战中和建奴打成平手,甚至战而胜之。

    可这玩意儿就是学我者死。

    一来明军一将手下最多也就一两百个骑兵,外加几百上千纯粹是拖累的车营兵,没法跟建奴一个甲喇五百骑兵相比。

    二来明兵本身也不擅长弓射,如果要大规模列装清弓,那得花上数年才能练出兵来。没了骑射,也就贴脸硬干这项上明兵能压制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