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前刘琨、后祖逖,中间夹着一个司马肜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33章 前刘琨、后祖逖,中间夹着一个司马肜 (第1/3页)

    “以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刑部替代司马家的吏部、客曹、三公、驾部、屯田、度支等六曹,各开一部,若有不能定夺之事,可向寡人上奏上表。以制敕台、制诰台代替门下省,以阁部大学士代替尚书省……设立都察院,与吏部、阁部大学士一同纠察群臣的过失。”

    唐王李昊的这些设想大多自明朝官制微改而来。

    明朝后期的官制是古代社会的集大成者,李昊在照抄作业时还更改了一些弊端。

    比如文官武将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将六部辖下各司的主官郎中提到了正四品、员外郎则为从四品,特地加强了内外官员的流转途径等。

    对卢志、费立、常骞、杜良这些既担任过晋廷地方县令、郡中正,又在王府任职的降官来讲,唐王的朝廷规划很容易理解。

    无非是尚书省、门下省被削减了绝大多数职权,而掌握了全部官员任免权、部分督察权的吏部地位空前提高。

    “大王,如此,臣恐吏部喧宾夺主,抢了阁部大学士群臣之首的地位。请大王削减吏部职权。”

    满头白发的常骞从东侧出列,弯腰行礼后毕恭毕敬地提议。

    他曾在蜀郡等地长期担任功曹等官,功曹是县令、郡守的佐吏,主管律法、吏员任免、协助县令郡守选用人员。

    换句话讲,他年轻时担任的大多是郡县一级的吏部之责。

    “寡人亦有此忧,再设六科,由都给事中掌印,左右给事中辅佐,监督六部政务,对制敕房、制诰房、六部的敕诰、奏表封驳。其品级定为都给事中正七品、左右给事中从七品。”

    “再命六部、都察院将本部衙门、外放郡守县令应办的公事登记造册,名为考成簿,按季注销。考成簿一式三份,一份送六科注销,一份转交阁部大学士呈阅、一份留本部与都察院。按期完成的政务公事用朱笔勾画注销,逾期未完成的则抄录于表,每季上报,并由原官回禀原委。”

    低级官员任命这个权责只能交由专管这事的吏部的铨选司,高级官员,比如六部堂官、外地将军、一州刺史只能用廷推、奉旨任命。

    常骞眨着眼睛听着唐王的话,等声音结束后才急忙弯腰行礼,“大王英明。”

    他对这事挺熟悉,这种考成簿能增强六科在官员督察究劾之事上的权威,等于将吏部原先的考功职责夺走了大部分,的确消减了吏部大权。

    大致安排完朝廷框架后,李昊便命人进行第一次的廷推。

    “廷推便是众官推举六部、都察院等衙门的堂官,按寡人之意,六部得有一位尚书、两位侍郎才能处置各种政务,但唐军的郡县不算很多,各部便先推举一位侍郎,都察院推举一位都御史便可。”

    “寡人先推举,常骞为人老成持重,又有清廉高尚之名,可为都察院的都御史,督察究劾寡人与群臣。”

    这道推举没有人反对,但有人提出了疑问。

    “敢问大王,这都御史是何品级?位在六部尚书、阁部大学士上下何处?”

    另外一个老头杜良出声问道。

    他与常骞是义军官吏中唯二过了五十岁的老人,两人先前在晋廷的地位不高,但因为人清廉节俭而在义军中颇有名望。

    “正二品,与六部尚书同列七卿,位次嘛,次于吏户礼三部尚书之后,兵邢工三部尚书之前。”

    这只是明面上的说法,只要按唐王的规划让这六部运转起来,官员们很快就会发现都御史的职权仅次于吏部尚书。

    谁能决定官员的任命、升迁、去留,谁就是官员之首,都御史掌控了部分考功之职,还能通过督察究劾影响官员的升降,甚至革职,权力还是相当大的。

    “大王英明!”

    “如此,我唐国吏治必有所成。”

    厅内的文官武将各自出声拍了拍马屁。

    唐王伸手虚按,这群人才消停下来,开始正儿八经的推举六部尚书,毕竟此事关乎着唐国这个小朝廷的局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