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朕不会把好儿子弄丢了吧?

    第八十八章 朕不会把好儿子弄丢了吧? (第2/3页)

慈,儿臣罪不容诛。”

    “还有呢?”

    “父皇的大恩大德,儿臣铭记于心,今后绝不再犯了。”

    听到“铭记于心”这四个字。

    刘彻蹙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显然对这次的教育成果颇为满意,微微颔首道:

    “既是如此,朕便不再与你计较了……”

    “对了,还有一事,此前朝议你曾当众立下军令状,要给朕的封禅大典选出一个令朕满意的吉时,如今你可选好了?”

    刘据依旧没有抬头,躬身答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以为,接下来的每一日都是吉时。”

    “此话怎讲?”

    刘彻面色一喜,立刻追问。

    “南疆诸国内附,父皇又大赦天下,如今大汉在父皇治下已无内忧外患,百姓俱都安居乐业,国库内帑也充盈无忧,父皇功绩已可与三皇五帝比肩,自然接下来的每一日都是吉时。”

    刘据丝毫没有迟疑,须臾之间便将自己此前反对封禅大典时说过话全部推翻,躬身说出了刘彻想听的答案。

    “……”

    然而听到刘据这番话,刘彻反倒略微有些不习惯,心中竟不自觉的自省起来:

    非说没有内忧外患,似乎也不尽然。

    如今匈奴虽然暂时退出漠北,但并未灭绝。

    并且听说经过这几年的修养生息,匈奴已经又有了蠢蠢欲动的迹象,对西域诸国的影响力也正在增强,常令大汉使者在西域寸步难行。

    河西走廊一带的羌人,似乎也没有此前那么安分了。

    还有东北入海的卫满朝鲜,近些年也不再向大汉朝贡,并且态度极其张狂,甚至连周边小国向大汉朝贡也敢阻止。

    非说百姓安居乐业,似乎也有问题。

    前些日子他才在奏疏中得知,关东如今已有流民上百万,脱籍逃亡者也达到了数十万。

    甚至有极个别地方已经出现了“仓廪空虚,人复相食”的景象。

    还有国库内帑,也很难称得上充盈。

    若加上刘据这回出使南越带回来的钱,还有上回在鲁国抄家得来的钱财,举办封禅大典应该不成问题。

    但接下来若短期内再有大事,南疆那些小国推行武功爵、赎罪令和入粟补官政策的钱还没回来,便又要想办法从别的地方挤一挤,攥一攥,才能应对的过来……

    所以,这逆子该不会又是在故意说反话吧?!

    想到这茬,刘彻心中顿时又来了气,故意沉声说道:

    “既然你已无意见,朕便立刻命司马谈与董仲舒着手筹备相关事宜,将封禅大典定于三月后举办!”

    结果却又见刘据拱起手来,恭敬的作了一个帝揖:

    “儿臣恭喜父皇,贺喜父皇,此举乃汉祚之幸,万民之幸,势在必行。”

    “?”

    刘彻始终留意着刘据说话时的表情,却并未从他脸上看到丝毫的倔强,也没有丝毫的不服,更多的反倒是机械般平静的顺从。

    不对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