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刘彻的宏大叙事

    第二百九十一章 刘彻的宏大叙事 (第2/3页)

倘若能不用刀不流血就获取利益,那绝对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生意了,如果有可能实现,我大汉又怎能错过?”

    刘据笑着道,

    “快说说吧,如今要实现这个目标,究竟面临什么问题?”

    殿下这番话,陛下此前似乎也曾说过……

    桑弘羊心中腹诽的同时,已然坐直了身子,正色说道,

    “首先是商路的问题,其实此事陛下已经有心着手在办了。”

    “自博望侯凿穿西域,得知西域最远还有安息和罗马两国以来,陛下便有意与其建立联系,在滇国派驻使者,也是为了探明前往身毒国的道路,可惜多年过去,一直未有太大的成效。”

    博望侯,就是大名鼎鼎的张骞,古丝绸之路的开拓者。

    可惜在刘据穿越的前一年,张骞便已经病逝于长安,根本就没有交流和见面的机会。

    不过说起来两人也算是有些缘分。

    张骞被封做“博望侯”,刘据的太子府则叫做“博望苑”。

    “博望苑”起名在前,“博望侯”封侯在后,不知道刘彻当初这么起名和封侯的时候,有没有其他的想法?

    现在仔细想想,刘据觉得可能是有的。

    博望取广博观望之意,有展望未来的意思。

    太子是大汉未来的天子,而西域则是大汉必将踏足的未来……难道这其中含有刘彻对自己与大汉的未来期许,或是将其视作了留给自己的遗产?

    “你接着说。”

    刘据也听的很认真,点了点头道。

    商路不是太大的问题,刘彻和现存的那些国家目前还都处于探索地图的阶段,但对于刘据而言,地图却已经是全亮状态,这方面他就是个全图挂逼。

    需要在意的只有商路上的地缘政治问题……

    “其次是敌国的问题,目前我大汉虽已完全控制河西走廊,匈奴亦被打去了漠北,但西域诸多小国依旧对匈奴俯首帖耳。”

    桑弘羊接着又道,

    “以至于我国使团途径各国时,依旧受到这些小国刁难限制,代表大汉的使团尚且如此,遑论对外贸易的商队。”

    “在这种条件下,莫说是有利可图,商队人财两失亦是常有的事,自是很难展开大规模的对外贸易。”

    “嗯……”

    刘据再次颔首。

    这的确是个问题,他忽然明白刘彻在历史上不惜一切代价攻打大宛的目的了。

    购买大宛的马匹说不定只是一个借口,他更想打通的可能是这条商路……这种手段刘彻用的得心应手,许多时候向他国派去使者,本质上送去的都是人形宣战书。

    而且攻下大宛之后,目的似乎也达到了,自此沿途小国纷纷向大汉派来使者归顺,只差一步就可以在被汉军屠了的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

    只可惜,随后李广利就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大败。

    大宛之战给这些西域小国带来的震慑土崩瓦解,他们再次活在了匈奴的阴影之下,刘彻心知此时再设立西域都护府无异于白给,才不得已下了《轮台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