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和张良的差距,军事改革

    第384章,和张良的差距,军事改革 (第2/3页)

想,又有多少人痛恨自己那闭关锁国的老祖宗,领先了2000年,在这临门一脚不行,导致自己都快卷成人渣了。

    但张良却继续说道:“但现在大汉对内也有问题,大汉的百姓除了想建功立业,成为新的诸侯王之外,就是想要开作坊,成为新的大商贾。”

    “生产决定分配,我大汉现在的生产模式,并不能造就想要建设大同世界的人才,反而是造就出一个个想要做作坊主的人。

    这些作坊主是我大汉的培养,由小作坊主,变成大的作坊主,而他们想要完成这一步生态位的跃迁,那就必须死命的压榨工匠赚取利润。

    因为不这样做的作坊主就会被这样做的作坊主给吞并,大鱼吃小鱼,很快整个天下留下的都是那种压榨工匠的作坊主。

    这就会导致工匠的生存状态越来越差,天下的百姓生活的越来越艰辛,这和天子倡导的大同世界就越来越远。”

    “本来臣还没有想明白这一点,但您今天说的这个生态位,让臣彻底明白了,您之所以拼命的把诸侯迁移到大汉境外,又让大商贾配合我大汉的诸侯扩张,只怕就是想减缓这个过程。”

    “但您这是饮鸩止渴,只要大汉一直在创造诸侯,一直在创造作坊主,大同世界就不可能实现。大汉迟早会被这些诸侯和作坊主反噬的。”

    徐凡听完张良的这番话,思考了半天才听懂,而后惊愕的看着张良,不愧是后生的谋圣,靠着自己残肢断痕的理论,居然能达到后世哲学高度。

    是的,徐凡凭借后世的经验,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情。

    真论起残暴,封建地主和作坊主那完全就不是一个等级的。

    封建地主才灭了几个民族,人家作坊主灭的民族,能绕地球十几圈。

    但谁让人家是新势力。这个天下要继续推动着往前走,就是要生产作坊主。

    当然徐凡是知道历史,但张良却能自己总结出理论,自己和张良的差距,只怕有一个韩非那么高。

    要不是张良不知道后世的理论,哪里轮得到自己来给张良上课。

    徐凡道:“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即便朕身为天子,也不可能一个人逆转天下的大势。”

    “整个天下是由生产决定上层,神农尝百草,制定五谷,就决定了上古部落制的消亡。

    青铜农具出现之后,上古的部落联盟就维持不下去了,家天下必然会出现,贵族也必然会出现,这一点即便是五帝也难以阻止。

    当铁器出现的时候,就敲响了夏商周奴隶地主的末日,始皇帝带领千万的自耕农,把夏商周以来的奴隶贵族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当中。

    “而现在新的铁器已经出现了,新的主角就是作坊主。”

    张良一脸愕然,他有点听不懂天子的推导,前面说的还没有问题,但怎么就出现了新的铁器,又有什么证据证明说作坊主是新的主角?

    徐凡一脸尴尬道:“回到长安朕就会给你看新的铁器。”

    徐凡看出了张良的疑惑,但他也很难说的很清楚,即便他已经知道结果了,但也很难合理反推过程。

    反而是今天张良狠狠的教育了他一番。

    以前他上学,上面的公式就是生产决定分配,生产决定分配,它是当公式那样死记硬背,考试的时候填上去就能得个高分。

    但为什么这样他不清楚,在他看来,这就是1+1=2这样的公理,哪有这么多为什么!

    但今天通过张良的这番讲解,他终于明白为什么了。

    汉朝的这点科技就决定,即便他不断均田,创造自耕农,但自耕农维持不了稳定的生产,他们不是破产就是被动的进化成为小地主,小地主又会进化成大地主,最后是门阀士族。

    也就是说,大汉虽然一直在打压门阀士族,但大汉的这点科技水平就决定了,大汉会不断制造新的门阀士族出来,打压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但门阀这个团体还会继续出来。

    只有科技继续进步,到了后世高炉出现,廉价的钢铁出行,黄巢带着扛着铁质农具的农夫,把门阀士族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到了后世大宋,庶民崛起,科技可以维持中小地主的稳定生产,于是大宋后的封建王朝,只会产生地主阶级,不会产生门阀阶级。

    再想想徐凡生活的大汉,科技的水平,生产出一个个小作坊主,他们经过激烈的竞争变成中型作坊主,大型作坊主。

    这就不怪徐凡这代人差点被炸成人干。

    大汉八年,十月十九日。平虏堡,诸侯大会现场。

    经过了三日的沉思讨论,大汉的这些新贵选择好属于自己的诸侯国。

    韩信的选择让徐凡有点惊讶,他居然选择了靠近北海的地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