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胡亥的选择与不同的票据交易所

    第417章,胡亥的选择与不同的票据交易所 (第2/3页)

    胡亥想了想道:“要不我们在这里签个补充协议?某卖的这些股份只能分红,不能干涉厂子的发展。”

    大匠摇头道:“要真有这样的限制,公子的股票就难卖了,某墨家不为难人。”

    而后他叹息道:“公子既然有自己的难处,我等就好聚好散吧!”

    他是真为胡亥感到可惜,要是两年前这个厂子还没孵化出来,胡亥把股票卖出去,还没有什么,但现在厂子的前景已经是明摆着的了,这个时候卖出去,就相当于卖了一个下金蛋的母鸡。

    但他也知道这次经济危机的残酷,说不定胡亥真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才能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也要筹集到钱。

    于是大匠带着胡亥去长安票据交易所,让蒸汽轮船厂申请上市,当然放出去的股票就是胡亥那三成,余下的七成,蒸汽轮机厂技术人员占据两成,五成天子占据的,大匠托管管理,这些股票是不会放出去。

    完成了上市流程之后,胡亥苦笑道:“这是某人生当中做的最艰难的一次选择,某都不清楚这一步到底走的对不对,要是错了的话,某肯定会后悔一生。”

    朱沛道:“既然会后悔,胡亥你选一条安稳的道路。”

    他也能看出蒸汽轮机厂的潜能,改造一艘船就能赚5万钱,天下还有这么好赚的钱,而且这一门独门生意还能赚三十年时间,飞亥钱庄赚的钱虽然多,但却没有蒸汽轮机厂安稳,谁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一场经济危机,把他们的全装弄得破产。

    柱子道:“胡亥哥,要不我们就把这股份留下吧,以后安稳的在赵里过日子,某看了看厂子的营业额,一年下来也能赚个千万,我们分三成那也是300万,相当于大汉的三个万户侯了,胡亥哥你又何必如此拼。”

    柱子有点想不通了,比起旱涝保收的三百万何必这样冒险,即便是再想东山再起,等个一两年时间,等厂子把债还清了,到时候不就有钱。

    胡亥摇头道:“你不懂,我就是不想在赵里过那一成不变的日子,才会出来冒险。”

    柱子的话反而让胡亥坚定下来了,混吃等死不是他想要的日子,搞制造业也不是他喜欢的。

    他喜欢的弄钱庄,是看到那一个个数字的成长,是看到自己钱庄勾连起来的那些企业,那是一个受他掌控的庞大经济体,他喜欢那种掌控一切的感觉,这让他觉得自己还是那个秦二世。

    三日后,蒸汽轮机厂上市准备完成,胡亥三人再次来到大汉的票据交易所。

    受经济危机的波及,票据交易所冷清了半年多,但随着贤者会诸侯大会的召开,整个天下有权有势的人全部汇聚在长安城,票据交易所再次热闹起来。

    “披其娘之,不在长安城太不方便了,弄得想回购点股票都做不到。”刘邦抱怨道。

    许重召笑道:“谁叫你没脑子,不会安排一个亲信在长安,要不然伱就不会有这么多事。而且你比起我们兄弟已经算是有钱人了,现在还抱怨,是不是有点太贪得无厌。”

    这次经济危机对辽东的波及有限,毕竟在一个连金钱交易都很少发生的地方,大部分地区还在以物易物,经济危机这种高级的金融模式,根本影响不到这种地方。

    但对大汉的这些诸侯还是有影响的,半年前经济危机发生,大量的作坊主想要从票据交易所撤回资金,稳定自己的主业,当时股票的价格暴跌了六七成,用后世的话来说,直接从6000点大跌到了2800。

    当时在整个天下可以说是现金为王,而当时大汉朝廷和徐凡的内府就是现金最多的人。

    大汉的票据交易所,上面挂的几只股票都是优质的资产,每年分红的利润都是极其可观,像大汉朝廷以前没有钱,从民间筹集资金建设的轨道。

    现在随着整个中原轨道网的不断铺设和壮大,朝廷对河西的大开发投入了天亮的物资,西域被攻占之后,天下再多了一条富裕的丝绸之路商道,轨道的收益也变得越来越可观,甚至超出了他们原本的预计收益,当年那些购买了轨道股票的人,可以说是个个都有一笔旱涝保收的分红。

    萧何都想要用朝廷的名义重新收回这些股票,只可惜这些股票已经被推的极高了,朝廷用钱来购买的话极其不划算。

    这波经济危机已到来,这些轨道的股票普遍都跌了六七成,面对这种情况,萧何从朝廷的府库当中抠出一笔钱,提前回购了当初朝廷散出去的轨道股票。

    而徐凡也从自己的私库当中拿出钱来,购买了大量像刘邦造船厂,捕鲸厂这样的优质资产,同时又帮助了朝廷托住了股市,可以说是公私两不误,现在徐凡成为了十几家上市公司的股东。

    但对刘邦来说这种情况就不怎么好了。随着鲸川海的被发现,刘邦手中的造船厂价值越来越高,尤其是和辽东的优质木料配合,他家的造船厂质量好,船体大,价格还低,那些不差钱的诸侯纷纷向他的船厂订购了捕鲸船,而捕鲸的巨大利益让这些诸侯发财,他们再一次花更多的钱来造捕鲸船。

    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每年刘邦的造船厂就可以赚取两千万的利润,比刘邦的沛国税收都要高,造船业延伸的产业链养活了沛国上上下下上万人口,可以说造船厂已经成为了沛国的支柱产业,造船厂给刘邦带来的不只是钱财,还有沛国的稳定和快速的发展。

    在沛国的与议事会上,刘邦多次吹捧自己的高瞻远瞩,让沛国走上高速发展之路。

    但随之而来就是刘邦不满意的地方,当初他筹集一亿钱兴高采烈,根本不在意分出去的五成股份,当时他想的是空手套白狼还有什么不满意。

    但现在他每年都要分出上千万钱给长安的股东,每次他看到用马车拉出这些钱,流向长安流向那些只有一面之缘的股东,刘邦的心就像辽东的冬季一样拔凉拔凉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