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第 17 章

    17 第 17 章 (第2/3页)

段时间拍摄的照片从构图到光影感觉都变得有些雷同,感觉好像是审美的问题,审美定型了……”

    林云笙若有所思:“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在观察世界万千时,摄影师的个人风格是他保留自我的具象化表现。

    可一旦某个摄影师的审美定型,总是拘泥于自己的风格,那么他在某种程度上跟一只井底之蛙也没什么区别了。

    “想听我的建议吗?”林云笙又问。

    段景琛点了点头:“当然。”

    “你现在照片里的情感太宽泛了,去试着捕捉一些理性停摆的瞬间吧。”

    林云笙见段景琛好像一知半解,便意识到自己刚刚的话确实有点抽象了。

    他试着举例:“你最近有没有过被人意外撞破什么秘密?”

    段景琛垂眼沉思片刻:“有的。”

    在整理照片时被温颂年撞破自己可能是个二次元——那就是一个足以让他思维宕机的瞬间。

    林云笙也不追问具体的事情,只是耐心地循循善诱:“还记得当时向对方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吗?”

    “我问他有没有想吃的水果。”段景琛眉头微皱,迷茫道,“但这跟我被撞破的事情没有任何关系。”

    林云笙笑了:“那你有思考过在那个情景里,自己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吗?”

    段景琛几度张口,却又都模糊地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见状,林云笙索性主动解释起来:“因为这个毫不相干的问题正在帮你争取心理建设的时间。”

    “那一刻,你的潜意识知道你其实很难承受秘密被撞破的打击。”林云笙顿了顿,“所以遇到类似的情况,多数人也都不会率先去追问自己最担忧的事情。”

    段景琛睁大眼睛,他体悟着年长者敏锐的感知力,仿佛拨云见日般豁然开朗。

    林云笙继续道:“当你能观察到生活里诸多类似的碎片后,你就抓住了更具共鸣与冲击力的‘理性停摆的瞬间’。”

    而至于要如何把这种富有感知的细节,转化为静态图片的艺术形式去展现,这就是段景琛自己要去努力思考和摸索的内容了。

    “我记得之前工作室招实习生,有一个跟你差不多年纪的男生来面试,他交的照片里就有几张在这块处理得很不错。”

    段景琛微微发怔,脑海里已经下意识地浮现出了一个名字。

    于是当那两张照片真的被展现到段景琛面前时,段景琛不由得露出了一个果然如此的神色。

    那是温颂年在大二时拍的人像作业。

    摄影基础课的老师也曾经将这两张照片当作例图,在给段景琛他们班上课时,讲解摄影者对模特面部与肢体动作的情绪捕捉究竟高明在哪里。

    “这是我舍友的照片。”段景琛没忍住补充,“他今年还拿了1839摄影奖的二等奖。”

    林云笙发出一个若有所思的单音,显然这两件事他都是第一次听说。

    “那不是很好吗?”林云笙笑着怂恿,“近水楼台先得月,你多主动跟人家学习一下啊。”

    段景琛欲言又止,主要是这轮明月最近好像……

    在恐二次元。

    “林老师!”一道清亮的声音在影棚门口乍然响起。

    紧接着,段景琛就眼见站在他身边的林云笙被飞奔而来的人抱了个满怀。

    林云笙任由自己被人搂进怀里、枕着肩膀,他偏头扬起脖颈,抬手捏住眼前人的下巴,左右摆弄着看了看:“小乔这次给你化的妆还挺不错的。”

    今天由林云笙主导参与杂志拍摄的明星叫陆钧行。

    他十二岁时凭借小众文艺片爆冷冲进戛纳影帝的提名决赛圈,从此声名大噪,说是为演戏而生的天才也不为过。

    可现在的陆钧行却是中影大学导演系的大一新生,算季馨晚的直系学弟。

    这次的杂志拍摄分静态图片与动态视频摄影两类。

    由于两块内容对应的设备要求不同,后者连摄影师都要一起屏气下水,所以拍摄计划被分开安排在了今明两天。

    但或许是因为林云笙与陆钧行在此之前就有过几次商业合作,两个人在拍摄过程当中的配合度相当之高,最后反倒是段景琛意外延迟了大家的收工进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