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方小将的野望

    第18章 方小将的野望 (第2/3页)

,两人目送他坐上公交。

    “妈,姐,回去吧。”

    方言把头探出窗,挥了挥手。

    双方就这么互相挥着手,一直到消失在彼此的视线当中,眼眶情不自禁地红了起来。

    红得,像天上的太阳。

    早晨的燕京火车站,照样人流密集。

    方言护着行李,走在月台上,就见乌泱泱的人群中,突然举起了一只手,左右晃动。

    “小方同志,这里!”

    “咦。”

    方言透过人群的缝隙,看到伸手的是陆遥,在他的周围,是来时同行的陕北代表团。

    “可不能再喊‘小方同志’了。”

    贾平洼提醒了一句。

    虽然彼此的年龄相差很大,但要按出道的时间来算,大家在文坛算是一个辈分。

    “我当然知道,我就是怕喊了‘方言’,到时候整个火车站要暴动,把方言给围起来。”

    陆遥半开玩笑道。

    “夸张了。”

    方言扬了扬手。

    “也许火车站会有一瞬间的暴动,但看到方言这么年轻,很难相信《牧马人》出自他的手笔,只会以为碰巧是同名同姓。”

    贾平洼不丁来了一句。

    “是啊,谁又能想到,恰恰就是这个年轻人写出了《牧马人》。”胡采投去欣赏的目光,“小说我在文代会看了,写得很好。”

    方言道:“也不完全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燕京文艺》的老师们给了很多建议。”

    “但‘反思文学’,总归是你想出来了吧。”

    “是啊,这个‘反思文学’,伱当时到底是怎么想的?是写《牧马人》的时候就想好了?”

    “跟我们说说吧。”

    “………”

    陕北代表团里的一个个,围着方言,你一言,我一语,和他讨论反思文学这股新浪潮。

    陆遥眼神炙热地看着这个在文代会横空出世、名动燕京的作家,说不羡慕是不可能的。

    文代会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才是高潮。

    全国的报刊很快就会不遗余力地宣传他和《牧马人》,包括自己担任编辑的《延河》,包括整个陕北文学界,都会配合《燕京文艺》,掀起他提出的“反思文学”的思潮。

    到时候,天下无人不识方言!

    这才是真正的“一文天下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