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大秦之裂变》

    第54章 《大秦之裂变》 (第2/3页)

框架,就是大刀阔斧的开拓者,跟顽固的保守势力的尖锐冲突,最后排除万难,取得胜利。

    但这么写,很容易触线。

    方言要做的,就是只谈“改革精神”。

    而且不写现在,沈雁氷教过他一手——

    议古论今,以史鉴今。

    比如《甲申三百年祭》,不能学做李自成。

    方言也打算从华夏漫长的历史中,找出符合“改革精神”的古代变法改革的例子。

    拿起笔,唰唰地在纸上写着:

    管仲变法、李悝变法、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雍正改革……

    这里面,他首先划掉了“管仲变法”、“李悝变法”、“王安石变法”等等,这些变法不是没有可以参考的作品,就是没有改革成功。

    既然要歌颂改革精神,当然是要成功的。

    “雍正改革,那就要写《雍正王朝》。”

    方言思考了一会儿,暂时搁在一旁。

    不管是小说还是电视剧,虽然都很精彩,而且第一次出现“九子夺嫡”、“九王议政”的故事,但就是因为前面的权谋政斗太精彩,掩盖了雍正的改革,越看,反而越觉得憋屈。

    把后期的雍正塑造得有点弱势,过于孤独,有一种一个人跟整个世界对抗的感觉。

    不过也可以理解,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难度一个比一个大。

    下一个,就是张居正变法。

    写张居正,光一个《万历首辅张居正》显然不够,必须把嘉靖朝留下来的烂摊子写清楚,不然,不足以突显张居正如何力挽狂澜,为明朝续命。

    在自己的构思里,必须要有《大明王朝1566》,道出了封建王朝政zhi架构、权力运行逻辑,以及兴亡的规律。

    但也不能只写《大明王朝1566》,毕竟《大明王朝1566》里的改革,可是改稻为桑。

    而且这个篇幅,绝对要超百万字。

    现在没有电脑,也没有打字机,况且写完了还要再誊抄一遍,写不完,根本写不完……

    把“张居正”搁在一边,方言最后把目光投在商鞅变法,符合改革文学的基本框架。

    商鞅变法,地动山摇,以秦孝公、商鞅为首的变法派,跟甘龙为首的守旧派的抗争。

    就是要立新法,拔除秦国老旧的传统,来一场清洗和换血,这势必会动摇很多贵族和老世族的核心利益,“改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