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玉米鸡蛋煎饺

    9 玉米鸡蛋煎饺 (第3/3页)

便说出口。那日她除了售卖节令食物,还打算做少量的月饼,预先打打广告。七夕过后,八月便是中秋。而几乎所有人家都会提前很多日就订购好月饼。若是自己的月饼在七夕那日能得到赏识,或许便能提前接到订单,做成中秋的买卖呢。

    当然,此事虚无缥缈,姜菀并无万全把握。她的大部分希望还是寄托在这些七夕日品尝的糕点上。

    等周尧和思菱都去忙碌了,姜菀揉了揉酸痛的手腕回了卧房,目光定格在房内简陋的书架上。那里有一本历朝历代的诗词汇编和一册供学习书法者临摹的大字集,都是她某一日心血来潮,忍不住花了些钱买下的。

    两本册子的作者是同一人——本朝一位著名的大儒顾元直。他出身书香世家,自幼便显露出了极高的天赋,精通诗书,可称为古代的“神童”。而顾家长辈并未因此而懈怠对他的培养,没有让他成为第二个方仲永。顾元直一路顺风顺水,科举及第,授了官职。

    然而此人性格如其名直来直去,不懂变通,后来更是卷入朝堂纷争中无辜受到牵连,被贬了官。顾元直愈发厌恶政治纷争,便毅然辞了官,在民间开设学堂,不问出身,广收学生,杏坛之下逐渐聚集了大批学子。

    讲学之余,他还在前代的基础上编纂了诗集、词集,不仅收录了前代所有名家的作品,还搜寻到了不少散佚之作。此外,他写得一手好字,他的楷书清隽俊逸,骨气峭拔,被时人称为“元直体”。只是前些年,不知因为何事,他忽然没了消息,消失得无影无踪,传言都说他隐姓埋名四处游学去了。

    而现代的姜菀自小便练习书法,她尤其擅长楷书。奇怪的是,她明明没有听说过景朝这个时代,但她的下笔力度、字体结构都有元直体的味道。

    正因如此,那日她在书肆看到了这字迹,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时常拿出来临摹一番。

    姜菀摩挲着这两册书的封皮,脑海中忽然浮起了一个想法。

    她翻开那本诗词集,循着目录开始勾画起来。

    *

    这日营业结束后,姜菀算了下日子,距离六月底还有五六日。眼下最要紧的事情,就是需要还上这半年共计十二两的赁金。思及此,姜菀有些忐忑地翻开账簿,思菱则在一旁清点这些日子的进出账。

    两人口中念念有词,周尧在一旁看得心怦怦直跳。虽说这些日子的生意不错,但不最终核对一下,还是不放心。

    清点完毕,姜菀和思菱对视一眼,两人口中同时报出了一个数字:“十五。”

    周尧一愣:“二娘子是说,这半个月我们净赚了......十五两银子?”

    思菱一下子红了眼眶,激动地险些落泪,连忙道:“我......我明日就去钱庄,把这些零碎的铜钱和碎银换成整的!”她抹了抹眼角,笑逐颜开:“真想不到,我们不仅能还上赁金,还余下了不少钱。”

    姜菀心中大石落地,道:“小尧,给祝家递个口信,请他们择日来收租吧。”

    “是,二娘子。”

    晚间歇息的时候,思菱给姜菀拆着头发,又将温热的巾帕递了过来,问道:“半年之期已到,这接下来的时日,小娘子打算续租祝家的店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