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来自老父亲的公开声明

    第199章 来自老父亲的公开声明 (第2/3页)

    至于扫清思想障碍,这也是非常必要的。

    毕竟他的改革措施让很多读书人不满意,难免他们聚在一起妄议国政,进行思想管制再正常不过。

    不过有一点让他好奇,这个夺情事件到底是什么,居然能让他的支持者放弃对他的支持。

    看得出来,这应该是一起很严重的政治危机。

    要是能够知道原委的话,说不定可以提前规避这个危机。

    想到这里,他不禁询问起了主播,主播应该对这事比较清楚。

    张居正:主播,这个夺情事件指的是什么?

    “张居正为国事夜以继日地操劳,万历五年,多年未见的老父亲张文明去世。”

    “按照当时大明祖制,朝廷官员的父母过世,必须回到祖籍守制二十七个月,期满起复为官。”

    “张居正的改革才刚刚开始,此时离开必然使得改革功亏一篑。”

    “于是乎,张居正做出了唯一的选择,夺情。”

    “明朝的士大夫忠君尽孝的观念根深蒂固,未能尽孝何来忠君。”

    “正德朝的大学士杨廷和也是一代名辅,收到父亲去世的消息即刻辞官回家守制。”

    “如此一来,对于张居正的夺情,朝廷官员口诛笔伐。”

    “无论是御史还是六部官员都上疏要张居正辞官回去守孝,给张居正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此时万历还不能亲政,国家大政均需张居正裁决,不想让张居正回家守孝。”

    “最终由万历下诏警告群臣,再议论张居正夺情者,诛无赦,非议才消止。”

    张居正听闻之后,目光有些复杂。

    也难怪原本他的支持者会放弃对他的支持,一切都明了了,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确实,大明是以孝治天下,对于官员来说更应该遵守。

    按照大明的礼法,官员的父母去世后,官员应该辞官回老家守孝。

    这一刻,他不禁深深为难起来。

    距离他父亲去世的万历五年还有三年时间,到时候他又该如何选择。

    要还是按照历史上的那样夺情,那肯定会有很多他的支持者对他心生不满,至于那些反对派更是不会错过打击他的机会。

    可他要是辞官回老家守孝,那他好不容易刚刚铺开的改革措施恐怕就要功亏一篑。

    这种两难的选择,让他一时颇为头大,不知该如何抉择。

    正在荆州老家的张文明从主播口中得知了自己的死期,心中顿时百感交集。

    他大致也能感觉到自己可能没有多少年可活,可骤然得知还有不到三年时间,多多少少有些伤感。

    不过现在可不是悲伤的时候,他还得帮助儿子解决麻烦。

    不能因为夺情一事,就让他的儿子腹背受敌。

    张文明:老夫是张居正的父亲,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等老夫去世后,老夫不要求张居正回来守孝,张居正好好推行改革拯救大明,就是对老夫最大的守孝。

    正主公开出来说明情况,那些改革的反对派一个个脸色难看。

    好不容易这么好一个打击张居正的机会,就这么被正主轻而易举的化解了。

    张居正不禁会心一笑,刚才艰难的抉择瞬间荡然无存。

    “另外,朝廷对于清丈出来的地主的逃税地,只要把赋税缴清,就承认土地的合法使用权。”

    “而不是把地主多占的土地分给没有地的农民,所以没有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这样也就很难得到农民的支持。”

    “一条鞭法的实行,虽然减轻了商人和手工业者的负担。”

    “但是这两个阶级的力量弱小,没有形成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来支持改革。”

    “改革虽然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但是却损害了多个阶层的利益,所以真心实意支持改革的人很少。”

    “相反,那些被损害了利益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他们在经济、政治上的权力,不断对改革进行阻挠和破坏。”

    张居正:我这也是无奈之举啊!只是让地主缴清逃税地的赋税,就已经引得地主阶级激烈反对了。这要是把地主阶级查出来的逃税地分给农民,恐怕他们非得造反不可。

    他也不是没有想过此事,可稍微一想就放弃了这个胆大包天的想法。

    这要是把地主阶级藏匿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他们还不得拼命啊!

    他的改革措施本就触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能把目前的改革措施推行下去就已经很不错了,再干一些激怒他们的举动只会适得其反。

    他自然是知道支持改革的人不多,但那又怎样,他依旧要强行推行改革。

    在他提出改革措施之前,他就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况。

    但他不在乎,为了挽救大明的颓势,再大的阻扰也不能熄灭他推行改革的决心。

    “最后,张居正本人的性格、做事风格和用人失误与他身后的悲剧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张居正是一个在生活上穷奢极欲的人,每次出行排场很大。”

    “张居正在朝廷中一向是倡导节俭,一再以国库空虚为理由要求万历皇帝和李太后节俭开支。”

    “但是他只会要求别人,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注定是得不到皇帝支持的。”

    “张居正晚年患病卧床之后,举国为他设坛向神佛祈祷。”

    “这样的待遇在皇室家族里面除了皇帝,都不敢轻易获得。”

    “张居正一介大臣却获得了这样大的殊荣,并不是一件好事,臣子受百姓拥戴太过就会招致皇帝的猜忌。”

    “况且张居正和万历两人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嫌隙,万历皇帝本来就对他不满,这样一来大大触犯了皇帝的威严,两人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在内阁中,张居正独断专行,一切事物都由张居正本人说了算。”

    “即使在他重病居家的时候,也紧紧掌握内阁大权,大事仍然必须交由他裁决。”

    汉昭帝刘弗陵:这张居正好大的权势,都快赶得上霍光了。

    在他看来,张居正一面要求皇帝厉行节俭,一面自己穷奢极欲,这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可张居正在重病之后,在全国设置祭坛为自己祈福,这一点做得太过了。

    像这样的待遇也只有皇帝才可以享受,可如今一个大臣却享受和皇帝同等的待遇,这已经不能用狂妄来形容了。

    看到张居正的权势,他就想到了朝堂上的权臣霍光。

    霍光在朝堂上一手遮天,甚至敢于废掉先帝,这份狂妄可比张居正大得多。

    正如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权势不满,他同样也对霍光的权势不满。

    他希望霍光看了张居正悲惨的结局可以收敛一些,不要一再挑衅他的权威。

    否则,他大概率也会和万历皇帝一样,在霍光死后进行大规模清算。

    “此外,张居正还闭塞言路,特别不愿意听取其他官员的不同意见,对政敌和意见不同的官员采取打击压制的方法。”

    “这样一来,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就难以及时解决,政策中存在的问题也难以及时更正。”

    “等张居正自己发现的时候,可能已经积弊已深、回天乏力了。”

    “张居正还喜欢被人吹捧,所以有的官员为了讨好张居正,极尽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之事来得到他的重用。”

    “有阿谀奉承的官员夸赞张居正能与古时候的贤臣相媲美,这也就罢了。”

    “但有人夸赞张居正堪比尧舜禹,关键张居正也坦然接受了,这就有些过了。”

    “毕竟君臣有别,这样让皇帝怎么想?势必会加深皇上心中的怨气和忌惮。”

    王安石:好家伙,这个张居正的脸皮不是一般的厚,居然能够坦然接受堪比尧舜禹的夸赞,这一点上老夫自愧不如。

    同样都是改革家,他和张居正的性情差异巨大,这点着实让他费解。

    他作为宰相,主导变法,自然也有很多官员阿谀奉承,想要得到他的重用。

    但对于这样溜须拍马的人,他深知一旦重用这样卑劣的人,只会对他的变法事业造成阻碍。

    所以但凡有官员想通过旁门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