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帝王梦的破碎

    第249章 帝王梦的破碎 (第3/3页)

不少,比如李烈钧、胡汉民等。”

    “反对者们多次劝说孙中山,孙中山不听。”

    “由此,本就实力大损的国民党再一次分裂。”

    李世民:国民党的实力原本就比袁世凯弱得多,再加上人心涣散,战败也是情理之中了,孙中山能够意识到这一点还不算晚。

    他倒是非常理解孙中山想要集权,把全国各省的国民党拧成一股绳。

    毕竟战败的事实已经说明了,全国各省的国民党各自为政是不可行的,只会被袁世凯的北洋军逐个击破。

    要是国民党能够劲往一处使,和北洋军作战说不定还有胜算,也就不会输得如此之惨。

    不过虽说孙中山想要把国民党的权力集于一身,但也不是那么轻松就可以做到的。

    毕竟孙中山独揽大权之后,势必有人的权力被吞噬。

    他非常明白,黄兴之所以如此激烈反对孙中山集权,就是源于这样的考虑。

    要让黄兴交出手中的权力,自然也就会遭到黄兴的反对。

    “没了国民党的制衡,袁世凯随即开始总揽大权。”

    “袁世凯先是宣布修改《临时约法》,把政体由内阁制改回总统制。”

    “接着又颁布新《约法》,两次修改总统任期。”

    “第一次把总统任期改为十年,第二次直接取消总统任期限制,宣布自己为终生总统。”

    “并且,他还强化了总统权力,将原本需要国会批准才能生效的宣战权、签约权等实权一并收入囊中。”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袁世凯与皇帝已经没啥区别了。”

    “不过虽说袁世凯此时的地位和皇帝差不多了,但总统毕竟不是皇帝。”

    “袁世凯作为从旧时代过来的人,他心里对做皇帝多少还是有点想法的。”

    “并且,袁世凯担任总统期间,他干的也不顺心。”

    “一方面,日本为了独霸中国,逼迫他签署二十一条。”

    “另一方面,南方的云贵两广依旧掌握在地方军阀手中。”

    “这些地方势力拥兵自重,不服从中央政府。”

    “为了强化中央权力,真正统一全国。”

    “袁世凯想了很多办法,然而收效甚微。”

    “在这种情况下,袁世凯做出了一个无比愚蠢的决定,称帝。”

    “想着通过搞君主立宪,借皇帝名号压制地方的实力派。”

    孙中山:枉你袁世凯英明一世,没想到临了干出如此愚蠢之事,注定会落得个遗臭万年的下场。

    自从袁世凯把他们国民党打败后,他就时刻想着寻找机会反攻袁世凯。

    千算万算,没算到袁世凯自己作死,亲手奉上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在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全国老百姓的人心就已经慢慢不在清政府这边。

    随着局势的慢慢演变,全天下的老百姓已经完全摒弃了帝制,人人心里想着共和制度。

    封建皇权的帝制已经不合时宜,大家期盼着共和制的到来。

    可袁世凯自己作死,居然妄想着恢复帝制,自己成为君临天下的皇帝。

    原本天下老百姓还对袁世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抱有一丝好感,现在可倒好,倒行逆施已经彻底惹恼了天下老百姓。

    如此绝好时机,他自然要好好把握,坚定果断的举起反袁的大旗。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宣布接受帝位,推翻共和,复辟帝制,改民国为中华帝国,并下令废除民国纪元,将1916年定为洪宪元年。”

    “称帝之前,由于中日二十一条事件,袁世凯饱受诟病。”

    “老百姓普遍认为,这都民国了,怎么还签不平等条约呢?看来民国与大清也没什么区别。”

    “如此舆情之下,要是再开历史倒车,明显不合时宜,必然要遭到千夫所指。”

    “当时段祺瑞为袁世凯着想,曾五次登门劝诫,要求袁世凯可千万别做傻事!”

    “为了表明态度,段祺瑞甚至还卸去职务。”

    “不过,估计是人老了容易犯糊涂的缘故,袁世凯被自己的儿子袁克定和北洋元老杨度、严复、张勋这些人一通忽悠,竟然真的以为舆情支持他称帝。”

    “结果他是一步踏入深渊,彻底玩脱,葬送了自己几十年来积累的声望。”

    “听说袁世凯称帝遭到了全国抨击,南方军阀和国民党顿时来了精神。”

    “被北洋系压制了五年,这回总算是可以新账旧账一起算了。”

    “1915年12月,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

    “同一个月,蔡鄂、唐继尧等人通电各省,宣告云南独立,声讨袁世凯,护国战争开始。”

    朱棣:虽说皇帝的诱惑确实很大,但也要看是什么时候吧!只能说袁世凯已经被权力的欲望冲昏了头脑。

    成为皇帝执掌天下确实很诱人,袁世凯忍不住心动也能理解,但被权力蒙蔽了双眼就是袁世凯的愚蠢了。

    在全天下老百姓想要共和制的强烈期盼下,这时候再搞帝制明显就不合时宜。

    当皇帝也要看当时全天下的形势,需要有帝制的土壤才行。

    而且更加离谱的是,老年的袁世凯太过昏聩,接二连三的走错路。

    他记得很清楚,中日甲午战争过去还没有多久,中华儿女还深深记得所遭受的耻辱。

    而袁世凯和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二十一条,只会让老百姓对袁世凯不满。

    在天下舆论不好的情况下,不想着如何修补,反而犯下更大的错误,倒行逆施的选择称帝,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原本外部环境就不安定,现在又干蠢事,这完全就是给对手递刀子。

    “其实以北洋系与地方军阀和国民党的实力差距,哪怕称帝不得人心,袁世凯也未必会输掉战争。”

    “然而要命的是,袁世凯这时候没钱了,之前找五国银行团借的外债早就花得七七八八。”

    “而现如今欧洲又在打世界大战,地主家也缺钱。”

    “正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没银子还打什么仗?”

    “一时间,北洋系内部人心涣散,除了曹锟少数几人还宣誓效忠袁世凯外,其余大佬如冯国章全部跳出来唱反调。”

    “冯国章甚至还与护国军达成私下协议,表示自己严守中立,绝不与护国军开战。”

    “见北洋系有分裂的苗头,原本支持袁世凯的日本政府开始两头下注。”

    “表面上日本依旧在支持袁世凯,但私下里却资助护国军和国民党。”

    “外面闹,家里也不太平,袁世凯的几个儿子因为谁做太子,天天在家里争风吃醋,搞宫斗那套把戏。”

    “内忧外患之下,袁世凯一病不起,只好宣布取消帝制,重新做回了大总统。”

    “然而,护国军和北洋系中的倒袁派已经与袁世凯翻脸了,又怎么可能善罢甘休呢?”

    “他们坚持要袁世凯让位,连大总统也不要做了。”

    “最终,袁世凯在一片骂声中,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

    各朝古人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唏嘘不已,一世英名落得一个晚年不保,这又是何苦来哉。

    要是袁世凯最后不称帝的话,凭借着他推翻清政府,带领全国人民走向共和,这一份功绩足以让他流芳百世。

    可偏偏袁世凯到了晚年昏聩愚蠢,行此倒行逆施之举,最终也只能落得一个遗臭万年的骂名。

    要说心情最复杂的,还得是袁世凯本人。

    他之所以选择称帝,也是为了加强中央权力,好凭借皇帝的名号压制地方的军阀。

    而且他还仔细询问过身边的人,确认全国的舆论支持他,他这才选择称帝的。

    可他哪里能想到,一世英名的他也有被忽悠的时候。

    一想到自己愚蠢的决定,他就不禁万分懊恼,后悔当初鬼迷心窍做下错误的决定。

    可是事情已经发生,现在再抱怨这些也是无济于事。

    现在的局势越发严峻,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可他却无力阻止这一切的发生,只能眼睁睁看着事情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他内心深叹一口气,一步错,步步错,以至于晚年不保,一世英名毁于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