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 赤壁破曹周瑜

    第540章 赤壁破曹周瑜 (第2/3页)

 当时周瑜年方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孙策一开始命周瑜镇守牛渚,不久又改派为春谷长。

    牛渚、春谷与周瑜家乡庐江一水之隔,孙策的这两次任命是考虑到周瑜家族在当地有影响力。

    周瑜本人也有威信,想要以此来帮助自己招兵买马、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袁术病死,军队大多归顺了占据皖城的庐江太守刘勋。

    孙策忧心刘勋成为第二个袁术,决定起兵攻打,于是拜周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太守。

    十二月,孙策军攻破皖城,俘获刘勋家人及其部下的男女亲族,其中桥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小乔都是国色美人,于是孙策自纳大乔,周瑜纳小乔。

    攻下皖城后,周瑜跟随孙策接着进攻寻阳等地,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平定豫章等地,实力大增。

    战争结束后,孙策命周瑜镇守巴丘,防范占据荆州的刘表东侵。

    建安五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十八岁的弟弟孙权成为继承人。

    当时孙氏政权尚未巩固,阵营中人心不定,周瑜带兵赶来吴郡奔丧,担任中护军,和长史张昭一起把很多行程事务分管起来,全力辅助孙权。

    当时孙权只有将军的封号,众人对他的礼节大都很简单,只有周瑜采用君臣的礼节,以示对孙权的支持。

    当时鲁肃因为来江东以后没有得到重用,也想要投奔别处。

    周瑜引用东汉马援的话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来告诫鲁肃,认为孙权会是很有作为的领袖人物。

    在周瑜的劝告下,鲁肃打消了离开江东的念头。

    不久之后,周瑜把鲁肃推荐给孙权,交谈之后,孙权对鲁肃的见识十分赞赏,由此开始重用。

    建安七年,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下书命令孙权送人质入朝。

    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兵精粮多。

    具备割据条件,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不如静观其变,以待天命。

    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孙权的母亲还叮嘱孙权说。

    周瑜只比孙策小一个月,自己像看待儿子一样看待周瑜,也希望孙权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

    孙权对周瑜一直非常信任,寒暑赏赐周瑜的衣服都有百领之多,为众将所不及。

    “周瑜的表现也非常忠诚,曹操曾经派蒋干前去游说周瑜,想让周瑜背孙投曹,但周瑜坚决进行了回绝。”

    “回去之后,蒋干称周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周瑜一直为孙权出谋划策,主持军事行动。”

    “建安十一年,周瑜亲自征讨麻、保二屯的山越部落,取胜后将俘虏的部落首领一律枭首示众,同时还把一万多人强徙到江东政权的腹心地区。”

    “江夏太守黄祖派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周瑜率兵出击,俘虏了邓龙。”

    “建安十三年,黄祖的部将甘宁归降,周瑜向孙权举荐了甘宁。”

    “在甘宁的建议下,孙权进军夏口,周瑜亦被任命为前部大都督,经过激烈水战,孙权军终于攻陷夏口,杀死了黄祖。”

    “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南下,兵锋直指江东。”

    “九月,孙权亲临荆州前线,刘备谋臣诸葛亮也赶到柴桑拜见孙权,劝说孙刘联合抗曹。”

    “面对曹操的威胁,江东人心恐慌,张昭等人认为应该投降,周瑜反对投降。”

    “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而且有一系列的致命弱点,比如马超、韩遂是一大后患;北方军队不擅水战;”

    “易因水土不服而生疾病等。而且曹操号称拥兵八十万,实际兵力不过十五六万人,再加久战已疲,战斗力不会很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