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简化版察打一体无人机

    第228章 简化版察打一体无人机 (第2/3页)

谈会之前,我要首先阐明一件事情,我们北方机械公司研究的无人机,既不是无人驾驶大型飞机,也不是航空模型,而是一种全新的飞机。”

    会议开始前,林凯峰有必要给众人灌输一个思想。

    纠正大家在无人机领域的一些固有认知。

    论起龙国的航空模型历史,可以追溯到半个世纪之前。

    三十年代,国内已经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航空模型,针对航空模型的比赛不在少数。

    到了五十年代,科研部门成功制造出了一种使用油料为燃料的无人靶机。

    一直到现在,科研部门眼中的无人机,一直是大型固定翼飞机。

    主要作用是为空军部队充当靶机。

    另一部分大型固定翼无人机,被当成一次性作战武器使用。

    无法回收,也无法为地面部队提供有力的协助。

    军用领域如此,民用领域亦如此。

    民用领域的无人驾驶飞机,一般用在高空测绘方面。

    林凯峰说话间,众人目光齐刷刷地盯着黑板上的无人机草图。

    等到林凯峰将话讲完,专家团队里的一名中年男人举起手,说道:“林凯峰同志,你构想的无人机和传统无人驾驶飞机,有哪些技术上的不同?”

    林凯峰淡淡地说道:“首先,我构想的无人机和传统无人驾驶飞机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不是一次性作战武器,可以回收进行循环使用。”

    “除了具备高空侦察,还具备一定程度的打击能力。”

    一种武器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作用。

    林凯峰设计的无人机,暂时做不到后视察打一体无人机,能在高空实时监测地面敌军,传输数据的能力。

    想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解决纳米芯片问题,还要解决无人机的电机,处理器,信号传输。

    又不可避免,要对电子计算机进行升级改造。

    作战人员通过电脑或者军工平板,对无人机进行远程操作。

    利用实时传输的战场数据,与无人机共享战场情况。

    针对战场情况的不同,向无人机下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