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卜算子》

    第十一章 《卜算子》 (第2/3页)

有大不敬之意,应有其它不为人知的缘由,总而言之,苏轼是幸运的,换作其它朝代,恃才傲物的苏轼不仅会被削职为民,甚至有砍头的危险。从监狱出来的苏轼,依然保持官员的身份,是相当幸运的,也是北宋朝廷对士大夫阶层宽仁的表现,早在苏轼之前的宋仁宗庆历新政时期,著名才子苏舜钦因为一件小事被御史弹劾,本想息事宁人的宋仁宗拗不过御史们的坚持,遂不得不把苏舜钦削职为民,同比而言,苏轼仅仅是贬官下放至黄州安置,可谓是上帝的眷顾,好彩的是,苏轼在黄州期间迎来了他文学方面的辉煌成就,《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便是苏轼在黄州期间所作。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的上阙描写的深夜院子里的景色,前两句“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出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清氛围,也是为下两句幽人与孤影的出场作铺垫,用幽人与孤影两种描写孤寂的词,可见作者孤独寂寞冷的心境。早在苏轼被关押期间,曾经密切往来的同僚为防受到牵连,该撇清关系的撇清,该作切割的时候切割,此时的苏轼甚是无助,关押时候的他,应该是深刻感受到人情冷暖,在自己需要的时候,倾力相助之人寥寥无几。以团练副使的身份被安置在黄州时,有微薄的官员待遇而无职权,并受当地官员监视,此时的苏轼,刚开始想必是心灰意冷的,殊不知曾经炙手可热的天选才子,如今却沦落到无职无权的罪官,曾经的傲气想必也被消磨的所剩无几,因此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容易滋生幽人与孤影的孤寂感受。词的下阕,直接描写孤寂的心情,有恨与人省,即说没有谁能够理解他孤独之心,作者落寞的时候遑论知音了,就连朋友都离的远远的,自是孤苦难耐,情何以堪,尾两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描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在寒枝之间来回,拣尽寒枝还不愿栖息,只好落宿在寂寞荒凉的沙洲上,度过寒冷的夜里,实际上是将孤鸿喻自己,作者把自己的心境借孤鸿的形象刻画出来,将自己的主观感情具体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写作技巧。

    文学界有个说法叫做“史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被贬至黄州的苏轼,塑造了他人生中最为辉煌的文学成就,不单单是苏轼在贬谪期间创作出经典名句,我们所熟悉的文学大家,或是读到的名篇佳作,大部分是作者在逆境时的作品,当这些文人们事业不顺或处于人生境遇的低迷状态,非常有利于他们迸发才思创作出震撼人心的名篇,而人在顺境时产生不了这些情思心绪。顶着罪官身份的苏轼,在黄州郁闷了四年,不过黄州这片远离朝廷是非的小地方,对苏轼来说却是成就他大文豪的风水宝地,毕竟他的多数佳作都在此地完成,他的名号东坡也在此地成就,故有人说苏轼在黄州脱胎换骨变成了苏东坡。倘若不是宋神宗赵顼英年早逝,苏轼有可能同中唐时期的刘禹锡二十三年弃置身一般,他们有个共同点都是年轻时便享有盛名,才华横溢的他们容易遭人嫉妒和诋毁陷害,并且他们内心总有一种不服输不服气的倾向,喜欢写作表达内心的想法,这些行事风格使得他们深刻感受了宦海沉浮,也是因为此,后世得以品读到优秀的作品,古来才命两相妨,或许太过于有才华的他们,在仕途上面未能尽人意。在黄州期间,他的传世书法作品《寒食帖》和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问世,苏轼之所以成为今日人们所喜爱的词人,离不开黄州的滋润养育。

    流行歌手周传雄(小刚)有首动听的歌曲,名为《寂寞沙洲冷》,虽然这首流行歌曲的歌词与苏轼这首词几无关联,但是它们的主线都是在描写人的孤独寂寞之情,可想而知,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必定与苏轼这首词有莫大的关系,再者宋词也有是创作给歌姬们演唱的,乃至今日,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就被直接引用为歌词来演唱。现代歌曲的很多歌词,常有宋词的影子,很多作词人也喜欢在宋词里寻找灵感,好比这首歌曲《寂寞沙洲冷》,尽管歌词中无苏轼词作《卜算子》的语句,但传达的思想感情具有趋同性。孤独寂寞冷一词曾经一度风靡网络,形容那些在城市里形单影只的人,既然这个词曾经风靡过,说明他代表了一种社会现象,现代人或难有类似苏轼般的经历,但是成千上万的城市蚁族,对苏轼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应有感同身受的体会,毕竟在融不进的城市里,家成了回不去的故乡,乃至今日社会城市里晚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的大批涌现,“独往来,孤鸿影”俨然已成为常态,在可预见的时间里,很大一批人注定要孤独凄凉终老,年轻时追求自由自在不受束缚,非富非贵的人群迟暮之年注定要岁岁遭罪,那时将会是真真切切的孤独寂寞冷,还得加上老泪纵横。

    在璀璨的宋词史上,习惯性分成豪放派与婉约派,其中豪放派以苏轼与辛弃疾为代表,而婉约派有众多的词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