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归》

    第三十章《归》 (第3/3页)

盼归的情愫,如上面提及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便是讲述在边疆戍卫国家的将士,十年或许才有得返回家乡一趟,甚至更为凄凉的是少年出征到耄耋老年才得返回,1949年溃退到台湾的士兵便上演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凄凉世事,而相当部分人则是魂断他乡。权德舆的这首《玉台体》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都是有关思归、盼归的佳作,前者是妻子思念丈夫归来,后者是丈夫想念妻子或者思念亲友而期待归家,都是简短的绝句,纸短情长,用最简洁凝练的语言刻画出最长情的思归愁绪,自是思归、盼归诗篇中的佳作,对于长期与亲朋好友分隔两地的读者而言,细细品读不啻为一种精神慰藉。

    在闺怨风格诗中,有时候闺怨即归怨,怨久久未归,这也可能是中文同音字里的博大精深之处,“归”字在诗词里仅仅表示归来也是常见的,如清朝诗人高鼎赋诗写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它另有一种常见的寓意,指士大夫回家隐居不再做官,如陶渊明诗作《归园田居》中写到“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作为士大夫阶层,无需稼穑之事,而陶渊明却带农业工具锄头而归,必然是他辞官退隐后才有的。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田园派诗人,江西历史上的首位文学巨匠,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其代表作《桃花源记》一度视为士大夫追求自由自在生活的象征,被视为隐士的精神追求,他的诗作《归园田居》曾是中学生必学的诗篇。历史上辞官退隐的士大夫不少,例如素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宋仁宗赐谥“和靖先生”,世称林和靖),唐代诗人张志和也曾经因为宦海沉浮和感慨人生无常而辞官归隐,辞官之前便有了归隐想法,还曾赋诗《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表达出他的内心向往。

    张志和在仕途上曾有辉煌的经历,在安史之乱前,就曾得到当时太子李亨的赏识,后来李亨在安史之乱后登基称帝后,擢升张志和并采用他的计谋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被擢升为大将军享受正三品待遇,就纯讲待遇而言,这可和当代省部级相当,因此张志和有平步青云的时刻,然而后期政局的动荡和藩镇割据的影响,张志和逐渐脱离了庙堂权力中心,便有了后期归隐田园的经历。在仕途上遭遇挫折,不得不选择辞官归隐,或者觉得自身才能已经不再得到重视,萌生退意或是在波谲云诡的官场中抽身,不失为平稳着陆的好退路,总比那些眷恋官场而却最后被清算的强百倍。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归隐状态的张志和前往拜谒,时值暮春季节,桃花盛开胡泊水涨,鳜鱼肥美,他们便唱和切磋文艺,而这首《渔歌子》便是这时候成品的佳作。《渔歌子》成品的次年,遗憾的是张志和便因落水而亡,而且他的这首作品也经历过散失,好在被后来的党争领袖李德裕访得之并记载下来,一时唱和者甚众并流传至今,且影响到后世的文人,尤其是北宋时期苏轼和黄庭坚等文学家特别推崇该作,甚至就此作延伸创作新品。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这首《渔歌子》描写了江南水乡春夏之交渔夫垂钓的情境,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白鹭象征生活的闲适,前两句描写白鹭在山前自由的翱翔,衬托渔夫的悠然自得,正是桃花盛开时,掉落在潺潺流水中,江水里的鳜鱼长得正肥,表明渔夫可捕到丰厚的鳜鱼,渲染渔夫生活环境的得意,渔夫生活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中,又能尝到钓鱼的生活乐趣。第三句“青箬笠,绿蓑衣”,这种景象或许在素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的桂林,还能见识到,而古代渔民则是再正常不过的生活情景,尾句“斜风细雨不须归”,即为了捕捉到肥美的鳜鱼,不在乎微风细雨时的不利影响,不必为避雨而急急忙忙返回家,用语生动的呈现了渔夫闲适自由的生活情趣。作者大致的概况了渔夫垂钓的生活场景,将秀丽的江南水乡风光融入到理想化的渔夫生活中,从而表达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愫,呈现出作者对悠闲自由生活的美好向往。第二句中“桃花流水”,一般是用来形容春日美景,有时候也比喻男女之间的美好爱情,大诗人李白曾在其作品《山中问答》里写到“桃花流水窅然去”,便是指自然美景幽深遥远,张志和采用此词语赋诗,便是说明他倾心于鳜鱼肥的美景之中,贴合他辞官退隐后的心境,自是在斜风细雨中不用着急着回家。

    以上三首归字诗词,盼归、思归抑或归隐,都是归字常见的组词,亦是在诗词中常见的基本义,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作品莫过于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尽管它所表达的蕴意曾经让学子们摸不着头脑,其次是张志和寓意归隐田园美好生活的《渔歌子》,权德舆的盼夫归诗献给不爱修边幅的女性朋友,尤其是铅华不可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