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牛郎织女》

    第三十九章《牛郎织女》 (第2/3页)

织女故事的,为隋唐七言诗发展奠定基础的魏文帝曹丕,著有名篇《燕歌行》也同样引用了牛郎织女的故事,依照遗留至今的资料显示,《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太子萧统组织编纂《昭明文选》,其中曹丕将文章著作提升至“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论调就收录其中。《古诗十九首》内容多写离愁别绪和失意彷徨,思想消极悲观,情调低沉,这些基调依旧是唐宋诗词的一项特色,《迢迢牵牛星》这首则是典型反映离愁别绪的,描写牛郎织女别离相思之苦,表达了人间夫妻不能团聚的悲情思想。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五言诗的大意是,看那天边遥远的牵牛星和皎皎如月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纤纤细手在摆弄着织布的机械,发出札札的织布声,整日里没有织成一段布匹,思念牛郎时的眼泪像雨一样落下来,银河又清又浅,相隔有多远,去一趟有难多呢,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水,但两岸的牛郎织女只能含情凝视而不能相拥交谈。这首古诗表达的意境与魏文帝曹丕的“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一致,同样表达了夫妇的离别之苦,早在《诗经》时代,牛郎织女还只是作为两颗天天的星星来写,到东汉末年《古诗十九首》和魏文帝时期,牛郎织女俨然成为离别夫妇的代名词,在孩子们的启蒙益智读本故事中,这些故事颇受欢迎。这首诗侧重于表达牛郎织女只能含泪凝视遥相望,魏文帝则侧重表达牛郎织女有何罪过却要被银河阻隔在两岸,牛郎织女的故事深入故人心,或许是因为古人夫妻离别是较为常见的现象,今天的我们,也常见夫妻分居两地的情况,两地分居的夫妻泰半都出自进城务工的农民,男人去远方的城里打工,女人在家照顾孩子,差一点家境的女子还得照看家里的老人,可想而知,长期分居两地的夫妻,幸福感自然会大打折扣,因此牛郎织女相思相望不相亲的悲情,至今仍有。

    悲情的爱情故事,在永远积极乐观向上的中唐诗人刘禹锡面前,依旧可以化悲痛为力量,诗人刘禹锡依据传说故事创作的七言诗《浪淘沙·其一》,无疑是历代文人描写牛郎织女最为积极正面的诗篇。《浪淘沙》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始于刘禹锡和白居易,大多描写风沙推移,以见人世间变迁无定,或托意男女闺怨之词,后被演变成词牌名,刘禹锡使用该曲名创作了九首诗篇,开篇便是依照牛郎织女故事而作的,虽有闺怨的意思而无闺怨的悲情。这组诗篇创作背景是刘禹锡处于他人生的低迷期,辗转多个偏远的地方任职,二十三年弃置身期间,不过他并未意志消沉,而是乐观面对,在不同的任职地以《浪淘沙》之名创作,其中第一首关于牛郎织女的诗和第八首较为出名,是充分诠释刘禹锡旷达情怀的优秀诗篇。

    《浪淘沙九首其一》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星。

    论人生观中的心态,中唐时期的刘禹锡是颗耀眼的明星,我们所熟知他的诗中,很少见到他描写女子闺怨、离愁别绪和怀才不遇的感慨之词,刘禹锡的诗词多是呈现他积极乐观心态的,这在中国历朝历代文人当中,是都凤毛麟角式的存在。刘禹锡算是颇为多舛的仕途之人,在偏远小地方辗转多年,蹉跎了最为宝贵的青春好年华,经过黄河时,面对滔滔不绝黄河之水的宏伟气势,有感而发写下第一首《浪淘沙》。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径流的地域广且地形复杂,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故它有中国母亲河的说法,再者黄河有九个蜿蜒曲折的“S”形大弯道,故文化人又习惯称它九曲黄河。黄河孕育中华文明的同时,其孪生兄弟是影响人民生产生活的水患,大禹治水的故事就发生在黄河流域,由于古代人们砍伐树木的缘故,造成上游水土流失,致使黄河之水含沙量大,故黄河之水夹带着泥沙,滔滔不绝的奔腾万里往东流。

    刘禹锡经过黄河时,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黄河的宏阔气象,遂发出“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感叹,来歌颂黄河经历着浪涛的冲刷和狂风的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