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柳》
第四十章《柳》 (第3/3页)
台城到晚唐时期,早已经繁华已逝,成为断壁残垣的荒废之地,韦庄游历南京看到满目疮痍的台城后,看到斗转星移的时代变迁,写下此诗抒发内心的万千感慨。韦庄所处的晚唐时期,大唐艰难维持统治,暮年的韦庄也见证了“祖国”的寿终正寝,祖祖辈辈受大唐王朝恩荫的韦庄,大概率未秉持李唐遗老作风,因为大唐的帝位被朱温夺取后,不服朱温政权的各地藩镇节度使相继称帝,此时的韦庄劝自己的上司在川蜀之地建立自己的政权,从而官运亨通并且厕身川蜀之国的宰辅之职。从韦庄的多篇诗作及这首《台城》咏史诗来看,韦庄是眷恋李唐王朝的,不过在自身权贵利益面前,眷恋李唐的情感不值一提,当然韦庄的历史评价尚可。
《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江上的春雨菲菲,江两岸的青草齐整,六朝往事像梦一样,剩下春鸟在悲伤的啼叫,最为无情的还是台城的杨柳,依旧轻烟般的笼罩着十里长堤,从韦庄这首诗大意中可知,在韦庄的晚唐时期,曾经作为六朝古都政治中心的台城只剩下茂盛的春草和春鸟悲伤的啼叫。此诗虽以台城为主题,却不从正面描写台城的景色入手,开头写春天里的雨与草,预示着春天里是细雨润无声,万物复苏的时节,再说曾经的繁华往事早已云消雨散,只剩下悲伤的鸟再啼鸣,接下来则是“怨”柳了,说最是无情台城柳,在台城荒废不堪的时候,柳树却依旧生长的繁盛,不随六朝繁华往事而去,这里凸出了韦庄高超创作技巧。今昔对比是咏史怀古诗常用的写作手法,不过韦庄却避免这种千篇一律的艺术技巧,借春天里满城茂盛的柳树,反向衬托荒废已久的台城。柳树每到春日里,自是年年岁岁柳相似,不管是台城曾经的繁华似锦还是今日的断壁残垣,烟柳依旧在十里堤坝上呈现春色,韦庄用“依旧”暗示世间的沧桑变化,以“柳”树的无情烘托出人有情的悲伤,这种独辟蹊径写作手法,实属值得借鉴品读。
贺知章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一生较为顺遂,在唐玄宗治下担任朝廷要职,终年八十六岁,致仕高寿而终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放置今日依然是高寿,不像与他成忘年交的诗仙李白,刚过今朝的法定退休年级没多久便真成仙了,古人能成为高寿的无一例外是权贵富裕之家,不像今日普通人也能高寿而终,相比历史名气大的李白,在实际人生上,贺知章更是人们所欣羡的对象。韩愈是中唐时期的诗人,虽有经历左迁的经历,但相比同时代的柳宗元来说,的确属非常幸运的存在,而且韩愈的成就备受后世的称赞,尤其是他在维护儒家道统的立场,深受后世士大夫阶层的认可,在北宋年间,被赵宋王朝追封为伯爵,并准其从祀孔庙,孔庙是儒家道统的神位,从祀孔庙可见后世儒家对韩愈的认可。韦庄是晚唐诗人,他的人生经历时代,大唐王朝几乎是名存实亡,藩镇各自为政,就等着机会各地称帝为王,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也是识时务为俊杰,在蜀地具有“行路难,难于上青天”的地理优势,劝上司建立独立的王国,在此之前的韦庄,见识到黄巢起义运动带来的深重灾难,写下被誉为乐府三绝之一的《秦妇吟》,这首长篇叙事诗深刻的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在思想及艺术上达到里程碑的境界。上面的三位诗人并无瓜葛,却因为皆有创作有关柳的诗句,而被牵强附会的糅合在此文中,仅借以说明,贯穿了唐朝两百多年的历程,歌颂柳树的诗篇尚有几篇可品,以上有关柳树的精粹诗句,还只是唐诗的海洋里的冰山一角,咏柳也好,怨柳也罢,“折柳送别”也已尘封在历史中,细细品读唐代诗人的咏柳佳句,延展对柳树的额外认知,感受下古人歌颂杨柳的别样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