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斜》
第四十二章《斜》 (第2/3页)
《风》的作者李峤少为人知,熟悉盛唐历史的可能知晓他算是风云人物,在错综复杂的政坛里曾经三度拜相,自是一种非常有实力及才华的一位诗人,不过今人几乎只能品读到他的这首五言绝句。这首诗简短的四句全是风带来的自然情景,简言之便是风能吹落秋天的树叶、能催开春天的花朵、刮过江面时能够掀起千尺巨浪、吹入竹林中能使万竿倾斜,风的作用远不止这些,却被作者巧妙的有机组织起来凝练成一首诗,足见作者观察自然的细微和文学功底的深厚。从诗题中可知,整首诗在描写风,却在诗句中不见风,这也是语言的艺术之所在,通过描写主题带来的现象而诠释它,虽如猜字谜一般,需要作者细致的笔触,敏锐的观察,才创作出语言精炼且准备形象的佳句,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诗中“斜”字出现在最后一句的句尾,它与第二句“能开二月花”的花字读音应押韵,更能彰显作者的语言功底,方可不枉费能三度高居宰辅之位的才能。
诗词中,常有自然景象的描写,后世的文学评价其为借景抒情,还有托物言志,然而这些士大夫并未深入去探索这些自然景象的背后原理,却搜索枯肠创作诗词歌赋,谓之文学瑰宝的诗词。风的力量很强大,所以用呼风唤雨形容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厕身庙堂高位及诗人的李峤看到风的强大力量后,创作诗歌算是可圈可点,但他必然不清楚风的形成原理,也没有去探究风背后的原理。直到一千多年后的清朝末期,近代科学才传入中国,风是因为空气冷热不均而产生流动的现象,这或许可以解释到一点,中国古代可以积累经验从而拥有尚可的技术,缺指导后世发展科技的学术,从而导致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远落后西方。牛顿被苹果砸头的故事,曾经一度流传甚广,被掉下来的苹果砸到的牛顿突发奇想,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肯定有人在断章取义或者张冠李戴了,牛顿能够发现经典力学上的万有引力,必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和时代的学术氛围中的,好比唐代诗人李峤知道风吹来能让秋叶落下、吹斜竹林、让平静的江面起波澜,在诗词的氛围下只懂得赋诗,而不可能研究空气动力学。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是晚唐诗人杜牧描写和赞美深秋季节里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这首诗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诗篇,除“斜”字读音有不同的说法外,这首诗第二句中,是“深”还是“生”字仍有不同的看法,对于欣赏的读者来说,有争议和不同的理解并不影响宏旨,没必要陷入年少血气方刚时喜欢争议一些无谓的事情。这首诗是诗人行走在山林中创造的一首风景诗,沿着蜿蜒的小路上山,在白云漂浮处居然还有几户人家,傍晚时分停车下来,喜欢深秋枫林的景色,枫叶经过秋霜染过后,艳丽度胜过二月的春花。诗的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了深秋时节在山林里行走时所看到的客观景象,远上代表山路的绵长,寒山代表着秋冬时节,石径斜则是今日人们爬山常见的现象,爬山路上的石阶沿着山蜿蜒的奔向山顶,白云生处有人家代表这座山适合居住。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表达出作者自己的情感倾向,喜欢傍晚时分的枫林,看到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比二月的春花还要艳丽火红。
据说位于长沙岳麓山下爱晚亭的名字源自杜牧这首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供爬山浏览的旅客歇息,这个亭子和大部分旅游景区的亭子并无二致。这座始建于清朝时期的爱晚亭与杜牧肯定无任何关联,不过却因为亭子四周枫树成林,深秋时节时枫叶流丹,景色尤佳,故让清朝的文人将此亭的名字取自杜牧《山行》中的“停车坐爱枫林晚”,亭以名传,名以人传,真所谓相得益彰,这首千年前的风景诗,让一座并不显山露水的亭子享誉全国,足见这首诗的魅力。中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