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恨》

    第五十一章《恨》 (第3/3页)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这首词的大意是,树林间红花已经凋谢,时光流逝的太匆匆,无可奈何,花儿哪能经不起寒风劲雨的摧残,飘零遍地的红花,花儿与怜花人相互留恋如痴如醉,几时还能重逢,人生憾事太多,犹如向东流的江水,永不停歇。通过大意可知,李煜想必是看到满地凋零的红花,对这些凋残的红花顿生怜爱,联想至自己沦为阶下囚的屈辱遭遇,内心的悲愤长恨涌上心头,于是在他深切悲慨的笔触下,尤其“自是”两字,巧妙的表达出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缺憾,自然的诠释了人生憾事常八九的悲剧本质,这也是人历经沧桑后的必然心理滋味。

    这首《相见欢》是李煜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李煜后期的主要作品多创作小令,却最深刻的勾勒出内心的国仇家恨,也怀着遗恨而终。李煜之词言简意赅,语短情长,变怜人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短短的几个字,将常人无法匹及的高度倾泻而出,故有人将他冠以“千古词帝”称号。犹如这首词中的尾句,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多数河流之水必然长流向东,是众所周知的地理常识,却被李煜喻人之长恨的必然,用语自然且锤炼精准到位,将沉痛至极的情感用前浅显的语言勾勒的淋漓尽致,用寻常语言表现最不寻常的心境,可达到言“恨”的极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语句,固然让很多后背词人难以望其项背,后世词人想必会争相模仿李煜的艺术手法,不过难以有人盖过这样的表达,与之相近的表达倒是有的。北宋词人李之仪,携带知冷知热的红颜知己到长江边倾诉自己的情感,看到滚滚东流水的长江,万般柔情涌上心头,心中泛起相见恨晚的情绪,于是在大脑中酝酿出名句“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可媲美李煜的“人生长恨水长东”。不一样的是,李之仪借此歌颂坚贞的爱情,向红颜知己表示“你若不离,我定不弃”,李煜的词则凸显在人生及生命的高度。进入老年时期的李之仪丧偶,究竟是悲是喜,不得而知,反正在妻女离世后,有位善解人意的歌姬陪伴左右,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可以让暮年的生活状态不至于凄冷。为了触动歌姬的内心世界,李煜以水喻恨,向歌姬传达“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殷切期待,他词中的“恨”未必真恨,更不可能堪比李煜的人生长恨水长东,或许只是为了修饰词作的艺术感染力,用以感动这位可以抚慰他心灵的歌姬。

    李商隐的诗篇多数都隐晦难懂,他的这首《暮秋独游曲江》相较而言浅显易于理解,大部分读者偏好容易理解的诗句,易于理解的诗句表达的情感往往最为深刻,李煜的《相见欢》多篇小令亦是如此。“恨”是人类情感中,最为常见也是较为高级的一种形式,远比遗憾层次重,世间苦难多,人生遗憾多,故而一般人不轻易言恨,能言恨的时候通常无法用高级语言来形容,堆砌优美的文辞往往不是言恨的时候。很多时候,犹如苏轼所言不应有恨,反而让人感觉更好的理解何为恨,轻言“恨”时,多是一时激愤,或是无病呻吟姿态,李商隐和李煜的作品所诠释出来的寓意及心境,或许真正可言“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