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农》

    第五十五章《农》 (第3/3页)

,羸牛无力渐艰行。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这首诗前两句“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是指半夜时叫孩子趁天未亮抓紧时间去刨松田地,犁田用的牛已经累到艰难前行,从事过稼穑的人能够深刻明白此两句所描绘的场景。记得吾辈小时候凌晨未天亮时,睡的正酣却被长辈叫醒去田地里收稻谷,可谓是趁晓收稻谷,只不过《农家》诗中所表达的意思,是趁晓拉着牛去刨松田地,本质上场景是相似的。在夏日里收稻谷,长辈们要趁凌晨天气不是很热的情形下,尽可能完成田地里的活,因为炎炎夏日的中午,很容易导致中暑。为了便于种植稻谷,田地必须进行松土作业,即农业时代的犁田,犁田的机械动力取自牛,通过牛来拉犁田的农具,这套原始的工具在历史学家看来,犁对于农业文明好比蒸汽机对于工业文明,是促进人类机械化进步的重要工具。打小见识过牛,还曾做过放牛娃,自是明白牛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工具,曾见识过牛犁田的画面,对诗句“羸牛无力渐艰行”理解起来较为容易,经历过这些场景,读到该作品时,契合人生体验的情感油然而生。

    小时候,养牛可比养猪的价值高,牛不仅可以卖掉换钱,更重要的是稻田的“机械”,牛对于农业来说,就相当于机器对工业,在农业机械普及之前,牛是很普遍的家畜,为农户创收功不可没,然而时过境迁,犁田的牛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牛的光辉事迹也就只能进入博物馆供人们参观了。城里的人们,打小吃的鲜美的牛肉,而乡下的人们,尽管打小就与牛有过交道,但是享用牛肉则是多年以后社会经济水平整体提升才有可能的事情,小时候打渔钓虾,好的拿去镇上换取微薄的收入,次品用来丰富常日里只有粗茶淡饭的膳食,好比父亲津津乐道的回忆以前苦日子时说到,以前从田地里搞来足足有一斤多重的黄鳝,本想可以美味一餐,谁知做梦一般,黄鳝拿回家给看一眼便被送去镇上卖掉了。未经世事的时候,并不知晓小时候在经历苦,不过一直有逃避农活的想法,乃至成年后也有逃避成为工人的想法,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人生总有很多苦,但农民的苦显得更多。

    “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这两句诗,让我回想起一位美女数学老师,参加同学的升学宴时,随意聊起稻谷播种的话题,这位美女老师好奇的问起我们,稻谷禾苗是拔的还是插的,当时的班主任则回答到,是将秧苗插到稻田里,美女老师似懂非懂的样子,那时我才恍然发现,没想到这位陪伴三年高中的数学老师竟然对田地农事毫无概念,这次经历让我深深明白,完全不识稼穑之人是普遍存在的。好彩这位美女老师没提问到,粮食是不是地里自己长出来的,倘若这么一问,对于我们多数经历过稼穑之人来说,可能会哄堂大笑一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当部分城里人完全没见识过农业劳作,倘若问及粮食是否是田地里自行长出来,应该不出奇,犹如一千多年的唐代,尚有人将谓田中谷自生,遑论大部分人未曾下过农田的现代社会。晋惠帝长居深宫,是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代表人物,完全不识稼穑之事自是情有可原,故而能创造出“何不食肉糜”的典故,此典故也充分说明了社会阶层中的一部分人不识农家苦。社会上不识农家苦的现象也蛮常见的,将谓田中谷自生的笑话也不乏其案例,何不食肉糜所讽刺的现象也从未断绝。

    千禧年之际,依稀还有许多农民在田地里从事农业劳动,二十多年过去,农田已经少见农夫,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经济发展的巨大进步,势必要将农业劳动力释放出来,转变成工业劳动力,将农民变成农民工,极大的促进社会进步,也给民众生活水平提升更高水平,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了,然则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自由。以前在农家,忙的时候多是春种秋收季节,的确也是非常辛苦的季节,农民有耕种的辛苦和看天吃饭的压力,但是身体却相对自由一些,累的时候可以休息,不想干活的时候就可以推迟一天,甚至想开工就开工,可以凭自己做选择,这些都是可能的。农民成为工人后,自由俨然成为奢侈品,上班时间必须服从安排,流水线的工人甚至在人有三急时都得要忍住,找人顶岗被上级说一通,想休息必须请示上级批准,累的时候还得继续通勤上班,从农业的牢笼出来,跳入的不是幸福的舒适圈,有可能的是更加狭窄的工业牢笼。

    作为文学表达的最为经典模式,诗歌的光辉已暗淡,但其舞台依然有人在坚守,千年前有李绅写诗《悯农》、颜仁郁作《农家》反映农民的艰辛,当代的诗人应有写出《悯工》或者《工人》的诗歌,反映底层工人的辛酸。自影视出现大众面前后,更多的是视频形式展现了工人的辛酸,英国著名影视明星卓别林,为此创造了一个表达底层人民辛酸的影视范本,其电影作品《摩登时代》展现了工厂流水线工人的场景,是人类首次将流水线作业的场景以电影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怜悯底层劳动群众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揭示底层人民生存的窘迫,催生人民的共情情感,诗歌功不可没,因其语言精炼,描写生动形象,构思巧妙,比长篇大论的小说和转眼即逝的影视作品,来的深刻,在体会到语言魅力的同时,激发怜悯情感,引导人们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