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村》

    第五十六章《村》 (第2/3页)

作者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期间的作品,这段时间也是他创作的高峰期,致力于收复故土并且渴望建功立业的他,闲居有违他内心所向,故而在“鸣不平”的心境下创作了多首经典词作,典型的词作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等,皆是中学时期常见的佳作。词的开篇介绍了作者生活环境,草屋的茅檐又低又小,溪边长满了碧绿的小草,通过茅屋、小溪、青草等组成清新秀丽的舒适生活环境,接下来讲到闲居之所的地方语言吴音温柔又美好,说一对白发翁媪很亲密的生活在一起,从下阙的词可以看出,这对翁媪应是指作者本人及夫人,说明作者形象的勾勒出幸福的生活场景。词的下阙采用白描手法,和盘托出三个孩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作为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担负着溪东田地里锄草的任务,二儿子在家里帮忙编织鸡笼,最小的儿子不懂事,只知任意的调皮玩耍,躺着溪头剥莲蓬吃。整首词通过描绘作者本人闲居的生活环境,惟妙惟肖的刻画一家老小的形象,勾勒出和谐美满且富有情趣的一家人生活状态,浓郁的生活气息呈现无遗,将乡村生活的清新惬意展现在世人面前。

    如果乡村生活环境如辛弃疾所言,那乡村定是很多人向往的安居之所,然后事实往往相反,辛弃疾是仕途受挫才闲居上饶带湖的,他创作这首词,或许会真心的认为乡村生活,是值得向往的,好比今日的城里人,在城里疲劳了,会有回到乡下小住一段日子的想法。现实是乡村只适合小住,不适合长期居住,常年在城里居住的市民们,嘴上会说乡村居住的舒适惬意,但是他们的脚步几乎离不开城市,对于很多从乡村走向城市的农民们,要想他们再回到乡村,都将是不情愿的事情,更遑论城里人长居乡村。辛弃疾积极入世一心报效国家,年过花甲都还想着努力收复故土的士族中人,岂会愿意长期浪费光阴闲居在乡村,尽管作者有多首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优秀词作,但都无法抵平他内心入世的向往。好比今日的商业社会,政策引导年轻人留在乡村,鼓吹振兴乡村,但是乡村走向空心化的趋势始终未能逆转,乡村的年轻人也不愿意长居,争相涌入灯红酒绿的大城市,哪怕是蜗居成为蚁族也在所不惜,所谓乡村的美好,可能也只能存留在如辛弃疾所作的词作里了。

    《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在介绍陆游时,我们的教科书上习惯称他为爱国主义诗人,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他积极主张抗金支持北伐,以求南宋朝廷能收复故土,南宋朝廷在临安,即今日的杭州安定下来后,有很多朝廷中人并不支持北伐开启战端,作为主站派的陆游因前线战败而遭到主和派的指摘,故而被罢官赋闲在家。历朝历代,对外开启战端都是险棋,不管是为了所谓收复故土是正义战争,还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发动侵略战争,抑或是被迫加入战争的,战事顺利则主战派得势,倘若战事不顺抑或惨败,主战派便要承担责任,因此很多人的仕途有时候真的要靠时运,陆游便是如此,南归赵宋朝廷的辛弃疾亦是如此,羸弱的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