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空中楼阁

    第三十二章 空中楼阁 (第3/3页)

  “我家大郎,眼下就在郑县,”李宪冷着脸道:

    “本王此生,从未有无信之事,两位请回吧。”

    送客的话一出,那边已经有王府管家过来,客客气气的请夫妇俩离开。

    张去逸还能说什么呢?只能在心里咒骂李宪早点死。

    .......

    寿王府,

    李琩独自一个人呆在房间内,坐在书案前书写着一些什么。

    写完之后,他会自我审阅半晌,随后便会将写满文字的纸张扔进一旁的火炉。

    好脑子,不如烂笔杆子。

    李琩一直在回忆着前世所熟悉的历史知识,想到一些什么,就会记录下来,然后脑子再硬生生的过一遍,加深记忆,最后肯定得销毁。

    因为他记录的这些东西,几乎都是在诋毁和叱骂这座看似富庶承平,实则千疮百孔的开元盛世。

    李琩根据记忆做出的统计,眼下朝廷的军费开支,已经由开元初期的每年二百万贯,增长到了一千二百六十万贯,翻了六倍。

    这不是李琩杜撰的,历史上,杜佑所撰《通典》记载:

    自开元中及于天宝,开拓边境,多立功勋,每岁军用,日增其费:籴米粟则三百六十万匹段,给衣则五百三十万,别支计则二百一十万,馈军食则百九十万石,大凡一千二百六十万贯,而赐赉之费,此不与焉。

    这还只是军费,那么政府财政的开支费用呢?

    先说宫里,宫女四万人,宦官一万两千人,带品阶食俸禄的宦官三千人,其中三品以上的紫衣宦官,就高达一千人。

    而朝廷及各地方官员达到了一万七千六百八十六人,如果算上“吏”的话,更是高达五万七千四百一十六人。

    再加上宗室子弟高度膨胀,他们的食邑封地,奴仆佃户,以及不断兼并土地的行为,给朝廷的财政造成了极大的困境。

    而去年国家的整个财政收入,非常可怜。

    李琩之所以知道,还是那晚在少阳院的时候,贺知章讲的。

    租钱二百余万贯,粟一千九百八十余万斛,庸、调之绢七百四十万匹,棉一百八十余万屯,布一千三百五十余万端。

    这点钱,已经不足以支撑整个国家的运转了,这还是李林甫拼了命的在给国库搞钱。

    李琩每捋一遍大唐的国库开支,脑袋便是一阵嗡嗡的。

    按理说,入不敷出,早该垮了,是怎么硬撑到如今的呢?李琩想到一个让人遍体生寒的答案。

    整个天下,实际上是在供养着长安。

    大唐的子民,节衣缩食,撑起了这座实为空中楼阁的耀眼盛世。

    “怪不得你需要聚敛之臣,没有这些人,国库看似盈满,实际上已经是一个巨大的窟窿,”

    李琩叹息着将最新写完的一张纸,揉成团扔进炉火。

    火苗骤起,瞬间将纸团烧为灰烬。

    想要改变现状,李琩没有这个能力,他需要更多更多的人,更多想要大唐变的更好的有志之士,去完成这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就是一本科生,还特么是学体育的,一国之财政,我一个人扛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