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五章 吴王的态度

    第一九五章 吴王的态度 (第2/3页)

对抗这些叫歇的工人。

    “工人自己也开始互相联合……”

    “齐行”、“叫歇”,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行业佃户抗租和工匠罢工活动的称呼。

    朱简烜稍微有点意外,同时也觉得似乎非常合理。

    应天府和周边地区,是全世界工商业最发达的地方,现在还已经进入了工业时代。

    这里可能生活着有数百万工人。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工人作为一个群体,已经形成了足够大的规模,自然也开始影响社会思潮。

    现在的江南地区可能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危险。

    朱简烜颇为担忧的问:

    “那朝廷最终干预了吗?又是怎么干预的?”

    费淳表情似乎有些茫然的说:

    “圣上安排都督府调兵进城,遇到叫歇的行动就在街上守着,抓捕动手斗殴和趁机盗窃之人。

    “叫歇的工人和东家双方,只要不直接动手斗殴,朝廷就不管他们怎么做。”

    朱简烜有些意外,脑海中想象这个画面,怎么感觉,跟前世欧洲罢工游行的情况类似呢。

    官方的警察和士兵在街上看着各种群体互相对抗:

    “朝廷没有出面协调,拟定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折中方案吗……”

    费淳直接摇头:

    “没有,只要双方不在街上动手斗殴,朝廷都不会直接出手干涉。”

    朱简烜面对这个肯定的答复直接沉默了。

    历史上清朝苏州等江南地区官员们,还会主动调解工匠和东家的矛盾,协商制定折中的用工价格和条件呢。

    现在的大明反而不去干涉这个事情了。

    反而跟前世欧美国家一样,只是单纯的看着工人和东家对抗,让他们自己去谈判和妥协了。

    难道是因为大明的社会状态完全变了吗?

    传统的中央帝国的统治基础是地主,官员也主要是地主。

    所以面对商人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朝廷和官员通常都是采用居中调停的态度。

    现在的大明朝廷,早就不是历史上的传统中央帝国朝廷了,本身就有大量的工商业群体的人在其中。

    特别是商人群体越来越有钱,参加科举考试以及担任官员的越来越多。

    朝廷的态度自然越来越倾向于商人。

    皇帝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大资本家,极大概率不会有站在工人一方的想法。

    以至于连传统中央帝国朝廷居中调停的态度都没了。

    现在工匠和东家都开始冷暴力对抗了,未来如果真的爆发了经济危机,那矛盾会进一步激化。

    甚至有可能直接在本土孕育出那种更进一步的现代思潮。

    不是说大明肯定挺不过经济危机,而是经济危机肯定会拖慢生产力攀升的速度。

    同时那种新思潮出现之后,就会开始对应产生各种新麻烦。

    如果可以的话,还是从一开始就尽可的规避,减少那种思想孕育的环境和机会。

    关键是,朝廷可以由职业官僚主导,可以让专业工匠参政,但绝对不能让商人完全控制朝政。

    按照后世欧美的经验,职业商人控制了一国朝廷,整个国家不但会变得唯利是图,关键是格外的鼠目寸光。

    短期内不能马上看到收益的项目,都很难得到认可并上马。

    就算是预期收益能看到,但只是回报周期比较长,都可能会在各个环节反反复复的卡很多年。

    甚至于,就算是卡了很多年,最终实施了还算是好的。

    最怕的是花了很多钱,请了很多人,研究一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了很多年,最终得到一个不可行的结果。

    因为工商业有很多行业,不同行业的商人有不同的利益,相互之间会有冲突和矛盾。

    当一个朝廷上的官员,大部分都是商人的代言人的时候,他们涉及到多个产业的政务,就可能会引发长期的强烈冲突。

    如果各个群体的代言人之间不能取得妥协,哪怕是一件事情对整个国家整体有利,也多半办不成。

    职业官僚也许懒惰,也许腐败,但他们对不同行业的态度是相对公允的。

    通常不会为了不同行业的矛盾互相争的头破血流。

    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