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 五体投地的宰相们,基础改革进行中

    第四百三十章 五体投地的宰相们,基础改革进行中 (第2/3页)

什么,最重要是身居高位。

    他们还有升迁空间。

    毕竟在宰相之中,有两位年事已高,随时可能作古。

    五相制已经确定,轮流执掌政事笔,届时必然还会重新任命宰相。

    正因为李瑄对军权和朝廷大局把控严密,才使京兆府在这么快的时间完成除贱为良。

    “不错。以后常平粮价,尽可能控制在十五文至二十文。”

    李瑄点了点头。

    今时不同往日,粮食价格不能低到离谱。

    须知,粮食是百姓种植的,每一家每一户,都会售卖粮食。

    而长安城中,许多商贩、文人家庭、达官贵人等等,都是买粮食者。

    现百姓有地,物价要压制,但粮价不能压制太低。

    只有在大旱、大涝的情况下,百姓颗粒无收,才会出现粮食暴涨的情况。

    “臣遵旨!”

    李岘明白。

    至尊的奇思妙想很多,已发动农业革命。

    文武大臣都知道至尊发动农业革命的目的,除了增加粮食、桑麻棉花等产量外。还要增加蔬菜、水果农作物产量,提升百姓生活品质。

    推进畜牧业,增加养鸡鸭鹅、养猪和羊。

    取消不可食用鲤鱼的禁令,鼓励以捕鱼为生的渔民。

    不说百姓隔三差五能吃到肉,即便一个月吃两次肉,也可以使百姓营养均衡。

    农业革命不单单是这些,推进从家具改革,日用品改革,推广肥皂、牙刷、牙膏等。

    改进纺织,棉纺织等等。

    推进砖瓦的烧制技术,更好的房屋。

    推进琉璃制品常用化等等。

    农业革命是伟大的变革,哪怕是裴遵庆这种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心潮澎湃。

    恨不得自己能活到九十岁,亲眼见证农业革命的成果。

    “时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不能干等着地方上的除贱为良。再过几日,科举就会开始。今后会越来越多的文人,寒窗苦读加入科举。但学而优则仕,大部分考生会名落孙山,数以万计的文人,不能反复死学,以至于成书呆子,不事耕种。”

    “国家繁荣以后,能成为官吏的文人只会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学文识字,只是充实自我,秉持礼仪,优秀者不一定要为官,可用自己的知识改变国家,一样可以出人头地。天下很大,有许多未知的地方值得探索,朕希望将那些屡试不中的文人,劝规各自乡里,成为乡学的老师,教育后代。”

    李瑄将自己的想法告诉宰相们。

    时代不一样了。

    一定要改变文人士子读书只为求官的思想。

    学而优则仕,不行就赶紧转行。

    他也知道,以现在的教育水平,许多人不是学习的料子,最多是认一些字,懂一些简单的数学。

    医学、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等,只要有一部分感兴趣的优异学子加入,总会出现成绩。

    李瑄会是一个引导者。

    “回至尊,现几乎每一乡都有乡学,而且也有老师。就算他们想回去任教,也难有位置。”

    卢奂回奏李瑄。

    “多建立雕版印刷坊,提高造纸坊的产量,刊印书籍,乡学规模要逐步加大,有些人口数量众多的乡里,要并置乡学。”

    “乡学即为蒙学,共五年。每一郡再置郡学,教导更高级的知识,为中学,教导多种学科,更全面去培养学生的知识,亦是五年。”

    “最后在各大城市设立大学。在大学中有诸多侧重,不再局限于古代经典,以及诗文……”

    李瑄向宰相们说道。

    李隆基当政的时候,崇儒兴学之风大盛。开元后期,李隆基下令每一乡都要置办一乡学。

    在他眼中,天下遍地文人,才为盛世。

    更全面的学校体制,李瑄还无法去建立。

    他先要在李隆基置办乡学的基础上,扩大乡学为蒙学,再建立中学、大学。

    蒙学、中学都可以理解。

    大学虽还是以儒家为主,但将众多学科列入。

    律学、书学、诗学、算学、医药学、兽医学、天文学、音乐学、工艺学等。

    这是当前长安的弘文馆、崇文馆、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的学科。

    但这种学科非常不具体,贵贱不一。跟后世的学科是两种概念。

    比如,弘文馆、崇文馆属贵族学校,专收皇帝、皇太后、皇后的亲属和宰相等高级官员的儿子,名额一共五十名。

    能入两馆者,全靠血脉加持。

    国子学收文武三品以上高级官员的子孙,限三百名。

    太学收文武五品以上中级官员的子孙,限五百名。

    四门学收文武七品以上低级官员的儿子,限五百名,又收地方庶民中俊秀青年,限八百名。

    这些学校,等级越高,名额越少,等级低些,名额渐次增多。

    这种家天下的思想,一定要摒弃,纯粹扼杀潜在天才。

    因为许多贵族后代,都是废物,即便有幸进入弘文馆,也是朽木不可雕也。

    看看杨国忠当宰相的那里面,凡进士科状元及第者,多半是姓杨的。

    自己的儿子大字不识几个,竟然差点被点为状元。

    从今以后,长安的学院,要逐步在长安、洛阳设为大学,重新分配学科,并加入新的学科。

    不可能使贵族没有优势,但会压缩贵族子弟名额,并进行考试。每一个学校都会扩大人数,以郡学最优异的学生,进入长安、洛阳的大学。

    包括济生堂,可以改为济生堂大学。

    郡的济生堂改为济生堂大学某某附属学院。

    制度化,一体化。

    五位宰相听到李瑄的描述,都觉得任重而道远。

    他们都知道李瑄在标定儒家思想的时候,又非常在意天文地理数学等学科。

    又极为重视法律、医学、工匠、商学等。

    这样的谋划要一步步来。

    “这是朕研究出的注音法,尽快要普及乡学,使学生能快速掌握汉字……”

    李瑄又将一份拼音,稍加改变,按照现在的“中原雅音”去注音。

    他向宰相们举例上百个字,用他标准的拼音,向宰相们明白注音的好处。

    学生学字之前,先学拼音。

    以后书籍上,雕版印刷时,标准拼音。

    拼音字典,也可以弄出来。

    能最大程度使学生掌握读书识字。

    在汉代的时候,华夏就有反切法,算是一种拼音的雏形。

    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