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 下钩子,谋发展【求订阅】

    第五百零二章 下钩子,谋发展【求订阅】 (第3/3页)

余万,是连续降低税赋,鼓励生育的结果。

    大魏当下的年增总人口,在六十万上下。

    若粮食大量增收,对人口必会形成直接的推动作用。

    曹操从城郊往城内折返。

    临近城门处,看见一支队伍出城,往北去了。

    那是一支天竺人的队伍。

    大净天会在大魏待一段时间,目前正由蒋干陪同,在邺城周边走动。

    曹操在城门处,调转方向,去了城郊制备营。

    数年的发展,大魏的纺织业,慢慢兴盛起来。

    桑蚕产区,陆续建立了二十余座国营的纺织作坊。

    其余由商贾,士族,各自组建的作坊更多。

    前不久,曹操下令开始推动其他产业的扩张发展。

    制备营按他要求,正在尝试炼制玻璃。

    华夏的玻璃制作技术,是从原始瓷釉技术演变而来。

    战国时期就有了雏形,后来逐步成熟,形成铸、缠、嵌、磨等工艺。

    《禹贡》一书,就记载了炼制青铜时,得到的副产品——缪琳。古人发现了这种似玉非玉的物质,之后不断研究,形成了古代的玻璃制品。

    到汉代已出现近似玻璃耳坠、玻璃带钩、玻璃璇玑等器物。

    炼制玻璃,简单说就是原料选择、熔化、成型、退火,而后进行整备处理。

    材料包括硅砂、纯碱、石灰石等等,取材并不困难。

    但需要很精致细腻的工艺。

    以当下的制备水平,单是整平一项,就很难做到。

    不过曹操对炼制出合用的普适性玻璃,并未报多大希望。而是在此过程中,炼制出一种近似玻璃体的陶制品,用于推动陶业发展。

    其光泽圆润程度,一经出现,便饱受欢迎。

    尤其是外销,能卖出近乎宝石的天价,上哪说理去?

    同时期外国最先进的玻璃制备,也不及曹操借助后世认知,提出方向,让大魏匠作炼制的玻璃器,更通透,光滑。

    所以能迅速引起东西商路上的抢购。

    大净天从天竺拿来许多宝贵的国器,献给曹操。

    曹老板给人回敬的就是玻璃,大净天还觉得受宠若惊,弥足珍贵,因为从未见过类似的东西。

    看过玻璃,曹操又去军工制备那边看了看。

    大魏号诞生后,一点点拆分其上的仙台纹,多年的研究,大魏已开始更广泛的应用仙台纹。

    曹操过来,墨家的大匠作禽滑忌,当即让人拿来弓、弩,长矛,甲具。

    其上都有工造纹流转。

    “陛下您看,这是最新制备的仙台弩。

    我们在箭簇,弓臂上都增设了仙台纹,威力提升非常大。”

    禽滑忌有些自得:

    “老臣敢自夸,我大魏的弓弩制备,已赶超前人,甚至超越了秦弩。

    就是产量很低,能手工祭刻工造纹的匠作太少。一天能出六七张仙台弩,便是高产。”

    曹操拿起新弩试射了几次,亦对其威力感到惊叹。

    天色擦黑。

    他回到铜雀台,来到大小乔的寝殿。

    姐妹二人这几日正按曹老板的要求,学习林伽卷上的新知识,实用效果,妙不可言。

    亥时初,曹老板从二乔的寝殿出来,施施然的来找貂蝉。

    甄宓竟也在。

    她是来帮貂蝉一起统筹计算经营方面的一些事情。

    忙碌后,就在貂蝉的寝殿睡下了。

    两女长发披散,秀美的俏脸,袒露在薄被外。

    曹老板来到榻侧,视线落在两女身上。

    啧……

    Ps:求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