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刎颈之交

    第132章 :刎颈之交 (第2/3页)

刎颈之交,当年誓同生死。今我被王离大军围困,他却在河内拥兵数万而不愿前来救援,张耳竟欲背誓乎!”

    夏说道:“禀将军,张将军那边其实也有相应苦衷。”

    说着,夏说将河南的最新战况如实说了出来。

    陈馀听得呆立当场。

    “那秦将章邯竟如此厉害,连周章都杀了,这……”

    知道河南战事情况,陈馀也不得不承认,这种境地下张耳如果率兵离去,章邯那支秦军一旦北上,河内转瞬即失。

    可这不是张耳不来的理由!

    “荥阳城外尚有伍徐、田臧的大军,秦军东出必定先解荥阳之围,才会有渡河北上的可能。河内受秦军威胁,但并非急切之危,反而是我陈馀现在正被秦军围攻,旦夕之间就有可能城破覆亡。”

    “你张耳顾虑大河以南的秦军,却不忧虑我陈馀的安危吗?竟然还推言让我等待吴王的支援,可恶!我看你就是怕了王离!”

    陈馀勃然大怒。

    吴王如今正在燕地,哪怕收到信件后就立刻动身南下,两地千里之遥也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赶路。

    所以陈馀不怪吴王,客观困难摆在眼前没什么好说的。

    但和吴王不同,你张耳拥兵数万屯驻河内,就在上党的边上,率兵前来支援要不了多久,甚至这边上党之战打完了,河南的战事都还没结束。

    你竟然用这种借口来推诿我陈馀的求援,何其可恶!

    换成其他人,陈馀不会这么生气。

    但你可是张耳啊!

    陈馀以父事之,约为刎颈之交,曾经发誓同生共死不离不弃的人!

    “秦军按兵法围三阙一,给了吾等与外面联系的机会,你且在夜间出城再去一趟河内,将我亲笔书信交给张耳!”

    陈馀咬牙低吼。

    他要亲笔写下书信责问张耳!

    ……

    到了晚间,夏说又带着几个骑士夜出南城,直奔河内而去,一路上并未遇到秦军阻拦。

    轻骑快马,昼夜兼程。

    夏说两日间就抵达河内野王,再次见到张耳,并送上了陈馀的亲笔书信。

    “始吾与公为刎颈之交,今馀旦暮且死,而公拥兵数万屯于河内,不肯相救,昔日同死共生之情何在?苟必信,何不赴秦军俱死?且公与吾两军相合,未尝无破秦之机!”

    信中话语严厉,陈馀以昔日所发誓言质问,羞的张耳面红耳赤。

    他不去上党救陈馀,除了南边的秦军威胁外,也少不了惧怕王离大军的原因。

    人家二十万大军,哪怕是分了一部分兵力出去,也是他手中兵卒的好几倍。

    更别说张耳手下除了吴广给他的三千人,在经历过几场战事后有些胆魄战力。其余两万多人都是新附之卒,战斗力很有限,怎么可能是王离秦军的对手。

    三万对二十万,新附之卒打北疆边兵。

    这怎么看都是必死的结果。

    张耳已经五十多岁了,早过了年轻气盛的时候,平日里行事以稳妥为上,自是不可能热血上头,去赴这必死之局。

    面对夏说期待的目光,张耳轻叹一声,说出了内心真话。

    “秦军势大,吾纵使率军北上,亦不可救长子,徒自亡军而战死。且吾之所以不与陈君同死,乃是欲留有用之身以抗秦,陈君若是支撑不住,大可弃城南下,何必俱死于上党。今必同死,如以肉委饿虎,何益哉?”

    夏说低沉道:“陈将军受吴王重任,安可轻弃长子而走?义者,天下之良宝,不可轻弃也。今张君所为,是欲弃昔日之义而求生乎!”

    话语落下,张耳脸色大变,周围众人也不敢多言。

    这是夏说在用“义”进行绑架。

    义,就是这时代的道德准则。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如果张耳今天被陈馀以昔日之义责备而依旧不发一兵,那就是背义而求生,对于他积累了一辈子的名声将造成重大打击。

    张耳脸色阴晴不定,他若率兵救援陈馀,那多半是肉骨头打狗,一去不回。

    可现在不救也不行。

    在这气氛压抑之时,其谋士贯高道:“今河南战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