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圣徒之威,满血斩杀!
第二百三十七章 圣徒之威,满血斩杀! (第2/3页)
学,还当什么道士?
“学之为何?”
“得道成仙。”
“道教之中可有成仙之法?”
“自是有的。”
“是什么?”
“若乃性耽玄虚,情寡嗜好,不知荣华之可贵,非强力以自高,不见淫僻之可欲,非闲邪以自正;体至仁,含至静,超迹尘滓,栖真物表,向道结襟,以无为为事,近于仙道一也。其次希高敦古,曆意尚行,知荣华为浮寄,忽之而不顾,知声色能伐性,捐之而不取;剪阴贼,树阴德,惩忿欲,齐毁誉,处林岭,修清真。近于仙道二也。其次身居禄位之场,心有道德之乡,奉上以忠,临下以义;于己薄,于人厚,仁慈恭和,弘施博爱,外混嚣浊,内含澄清,潜行密修,好生恶死。近于仙道三也。其次潇洒华门,乐贫甘贱;抱经济之器泛若无,洞古今之学旷若虚;爵之不从,禄之不受,确乎以方外为尚,恬乎以摄生为务。近于仙道四也。其次秉明颖之姿,怀拔秀之节,奋忘机之旅,当锐巧之师,所攻无敌,一战而胜;然后静以安身,和以保神,精以致真。近于仙道五也。其次追悔既往,洗心自新,虽失之于壮齿,冀收之于晚节;以功补过,过落而功全;以正易邪,邪忘而正在;坎坷不能易其操,喧哗不能乱其情;唯精为微,积以诚著。近于仙道六也。其次至忠,至孝,至贞,至廉;按《真诰》之言,不待修学而自得;比干剖心而不死,惠风逆水而复生;伯夷、叔齐、曾参、孝己,人见其没,道之使存;如此之流,咸入仙格,谓之隐景潜化,死而不忘,此例自然。近于仙道七也。”张元高声道。
不止是在回答钱德洪,更是在宣扬道法。
钱德洪笑了,“七法,一让人不求荣华富贵,去掉邪恶,严于律己,诚心向道,顺应自然。
二让人崇高信古,冷静对待毁誉,隐居山林,保持纯真天性。
三让人虽居高位而淡泊,待人宽厚谦和,出淤泥而不染。
四让人甘于贫贱,洞察古今,博学多闻而虚怀若谷,不受高官厚禄,寄情世外,修身养性。
五让人怀仁爱之心,含宁静之情,平和以颐养精神,精诚以回归本性。
六让人洗心革面,以功补过,从细微处做起,坚持不懈。
七让人隐迹修行,潜移默化,至死不忘初衷。
这些都让了,我还成仙干什么?”
灵魂拷问。若是人人都无欲无求,谁会去烧香礼佛?
学之有用?
学至无用!
张元大真人和道门中人还在思考,围观百姓先热闹起来,他们花钱费力,是为了求神仙庇佑的,现在“神仙”要让他们,什么也别想,什么也别求。
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
狗日的,退钱!
……
儒教攻擂成功。
佛门、道门守擂失败。
遵照规定,三方辩论主事阁老的高拱,当着所有的人,拟了道毁去半数道门、佛门的奏疏。
让儒释道三教大宗师、大法师、大真人都落了名姓,以作实证。
随后,上禀了玉熙宫。
这道灭道、灭佛奏疏。
也成了第一道由寻回的传国玉玺加盖谕令全国的奏疏。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八个篆字,仿佛是上天的意志,死死地镇压住道门、佛门。
敕令两京一十三省衙门,拆去地方一半道观、寺庙,焚去半数神像、金身,勒令半数道人、和尚还俗。
由地方锦衣卫督察,凡是有违逆者,杀无赦。
此旨一下,佛门、道门哀嚎遍野。
天下要拆寺两千三百余所,还俗僧尼一百二十六万五百人,拆招提、兰若两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亩,收奴婢十五万人,编籍给田赋民。
天下要拆观九百余所,还俗道士二十万六千三百人,拆野社、淫祀九千余所,收膏腴上田上千万亩,收“仙奴”十二万人,编籍给田赋民。
没错。
佛寺中有奴婢,道观中有“仙奴”。
私籍奴婢的出处基本是集市贩卖。
贩卖又区分为自愿卖身为奴和劫掠贩卖。
前者基本属于是家境破落、生活拮据、为了生活而甘愿卖身为奴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