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朝,天下第一!
第二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朝,天下第一! (第1/3页)
“臣在。”
山东巡抚袁洪愈站了起来,嘴角的血还在往外冒,说的话也有些让人听不清。
吕芳端着金杯酒敬上时,本就不善饮酒,且受了伤的袁洪愈不想接,却又不得不接。
“你身为山东巡抚,有人称你为酷吏,但朕以为,你在山东平定乱匪,举措得力,所以呢,也就一俊遮百丑了。”
朱厚熜望着脸上像开了酱油铺子的袁洪愈,难免有几分笑意,一语双开道:“虽然你有些丑的地方,朕也不愿意看了。”
不太雅观的形象,血染宫闱的失礼,一概不再计较了。
“圣上知遇之恩,臣没齿难忘。”
袁洪愈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烈酒触及伤口的疼痛,掩盖了酒量不佳的醉意,执拗道:“但臣所上奏疏,仍望圣上思之、慎之。”
“朕在严嵩内阁互相参劾时,还说就差没有参朕的奏疏了,你那道奏疏,倒是圆了朕的话。”
朱厚熜想起那道“万官不直圣上久矣”的奏疏,神情没有什么变化,道:“只是,朕还是那句话,我大明朝的官员,如果觉得在朝廷活不下去,不妨辞官挂印,朕无有怪罪,无有不准,君臣之间,也就省了勉为其难。”
圣目俯瞰着大殿左右两旁,这番话,显然不止是对袁洪愈说的,也是对所有内阁阁老、六部九卿大臣和诸省总督、巡抚说的。
目光所到之处,群臣无不垂首。
这天底下。
再没有当官更容易的事了,案牍虽劳,但抵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愚夫之苦。
只是,从湖广巡抚许论,到四川巡抚谭纶,再到河南巡抚吴时来,又到江西巡抚张翀,圣上对封疆大吏们的不满不言而喻,想要封疆大吏们做什么,所有人也再清楚不过了。
不是不想走,就能不走的。
与其回到馆驿中多费笔墨,袁洪愈觉得不如把话直接说出来,苦笑一声,道:“臣以大愚之身,入朝十五载,深感智力浅薄,无力为继,谨以此身,向圣上请行。”
“君臣相处,最难得的,便是善始善终,嘉靖二十六年的殿试上,是朕选你入朝,朕还记得你的文章,没有什么过人的地方,但字里行间,却透露着坚韧之意,恺切直言,人家都讲朕这个人厉害,你却不避犯鳞之罪,能够直言进谏,这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
古人云:明君治国,必当有敢于犯颜直谏之臣,方能使君主少犯过失。
朕看你袁洪愈,就有些古贤的风范!”朱厚熜肯定了袁洪愈的为人和文章,当初没有看错人。
袁洪愈动容道:“谢圣上。”
“现在你觉得力不从心了,想要走,就走吧,朕会时常想念你。”朱厚熜道。
袁洪愈离席,来到大殿中央,跪伏道:“臣叩谢圣上。”
大礼毕。
袁洪愈解下了官印,摘下了官帽,脱下了官服,再次叩拜后,起身躬退至大殿门口,转身离去。
一位封疆大吏就此落幕。
朱厚熜望着一干文武,道:“你们不要以为,朕惟独对袁洪愈是这样,对你们都是一样的,你们为官一方,责任重大,为难之处也不少,即使你们小有不慎,只要你们对朕还有一片忠孝之心,朕也就不愿意去计较了,这就是老百姓说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以臣参君。
这在历朝历代,都是掉脑袋的罪过,更何况,袁洪愈还搅扰了御赐庆功宴,这根本就没打算活,甚至连家中妻儿老小都赌上了。
而袁洪愈只落得去官还乡,就超过很多人的预期了,至少张居正、海瑞没想着袁洪愈能活着还乡。
更没想到,圣上给予了所有封疆大吏一个保证,伪造奏疏案的事被定义为诸省总督、巡抚的小小不慎,就这样过去了。
只要上了请辞奏疏,诸罪皆免,准予性命无忧,家眷无忧。
闻言,张居正领衔起身,端起酒杯,道:“北征大胜,圣上赐宴,臣等借花献佛,谨以琼浆,恭祝圣上万寿无疆!”
群臣齐起身,敬酒祝道:“恭祝圣上万寿无疆!”
“朕受了你们这杯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