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保护机制(加更)
第七十八章 保护机制(加更) (第3/3页)
问题是早期投入的大量成本呢?
特别是非草本类的水果,从种植到收获,至少需要一两年时间,投入这么多成本,还没种植几年就要面临淘汰,铁定收不回本。
因此那些提前采摘果子的种植户是非蠢即坏,而那些引诱种植户提前采摘的电商公司,则是纯纯的坏种。
从某种程度来讲,行业协会的存在,其实是一种比较有必要的存在。
虽然东瀛农协、南高丽农协,在简中互联网之中,被各方专家学者贬成一坨狗屎。
但这种农业协会的存在,只要制度设计相对合理,官方监控比较严格一些,也可以保护到一部分农民的利益。
关键就要看如何管理。
国内其实也有比较简单一些的地方性农业协会存在,比如西秦省的猕猴桃协会、辽省的丹东草莓协会等。
因此海陆丰公司未来也会逐步构建一些民间的农产品区域协会,一边推广自己的新品种农产品,一边又可以通过农产品协会调控种植规模,避免造成踩踏式生产。
其实农产品行业协会,这才是一个农业种子公司应该注重的领域,埋头研发培育优良品种,而不深入产业的其他基础环节,这基本是国内一众农业育种公司的通病。
以为自己的公司推出了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就可以让农民发家致富,然后农民就会不断购买自己的种苗,这基本是在异想天开。
不深入管控种苗,后果就是让种植户在各自为战中,加上不良电商的推波助澜,将品种口碑干烂掉。
对于那些非国内原研的品种,很多种苗公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还可以理解。
但是对于自己辛辛苦苦研发的新品种,也是这种态度,那就是典型的不思进取了。
类似于翠香猕猴桃、丹东草莓之类的国内自研品种,地方和育种企业就应该主动出击,才可以保护品种的品牌价值。
结果一个个在装死,让种植户变成一盘散沙,然后导致新品种被干烂了,这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毕竟作为种苗研发公司,只要注册了专利品种,对于乱种偷种的种植户,完全可以重拳出击,直接使用法律进行遏制滥种现象。
江淼不理解这些育苗育种公司的脑回路,明明可以合法保护自己的利益,却选择袖手旁观。
这种经验教训,实在是太惨烈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