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归汉

    英布归汉 (第2/3页)

放心,又问道:“魏军步兵将领是谁?”

    郦食其又回答:“项他”

    汉王长吁了一口气说:“也不是曹参的对手,这下我放心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汉王根据敌我战将的对比,预判战争的胜负虽然有些夸大的成份,但毕竟久经沙场,经验丰富。汉王对自己手下将领的了解确实很到位。韩信同样关心魏国的主将,他也问过郦食其,魏国会不会启用周叔为大将。得到回复是柏直后,韩信也大大松了一口气。他和汉王的口气相同,说了一句“竖子也”就放心部署作战计划去了。

    公元前205年八月,韩信命令汉军主力大规模集结于黄河西岸的临晋(今陕西大荔),同时征集船只等渡河工具,做好了随时渡河攻打魏国的准备。魏国得到情报后,魏王豹与大臣们分析敌情,认为汉军在荥阳防守项王的进攻,不大可能派出主力部队渡河作战,因此,魏军可以利用黄河天险来阻击汉军的进攻。关键是汉军会在哪个点渡河,魏军将主力部署于对岸,才能拒敌于国门之外。所以,判断汉军的渡河地点便成了魏军制胜的关键。

    之前,汉王为了威胁魏王共同建立反楚联盟时,汉军是从黄河西岸的临晋(今陕西大荔)口岸渡河的。此地便于大部队渡河作战,汉军又熟悉地形地势,魏国高层都认为汉军从这里渡河的可能性最大。于是,魏国主将柏直便调集重兵前往临晋对面的口岸蒲阪(今山西永济)布防。

    韩信令灌婴的骑兵部队在黄河西岸大张旗鼓的搞演习,人声鼎沸,战马嘶鸣,往来烟尘遮天蔽日。沿岸战船密布,移动频繁。把战前的准备动作烘托到极点。

    魏王豹得知韩信的动静后,认定柏直的判断是正确的,也将强了蒲阪的守备力量,魏王豹亲自带领将士从都城平阳(今山西省临汾)出发,驻军军事重镇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夏县)。

    与此同时,韩信又命令曹参率领汉军主力分批次悄悄北上,抵达夏阳(今陕西韩城)。

    韩信用兵除了诡计多端外,还善于用水。他了解到黄河水出龙门到达夏阳后,河道变宽,水流平缓,适合大军渡河。于是提前制作了大量的木材和缆绳、木桶等渡河工具运抵夏阳。曹参大军抵达夏阳后,汉军迅速利用之前准备好的渡河工具,成功泅渡黄河,神不知鬼不觉地踏上了黄河东岸。

    曹参渡过黄河后,按照韩信的指令,快速穿过魏国的安邑(今山西夏县),然后在东张(今山西永济东北一带),打败了魏军守将孙遫,然后返身攻占了安邑,俘虏了魏军守将王襄,切断了蒲阪到首都平阳的通道。

    上一次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这一次是明渡临晋暗潜夏阳。几乎是再版复习,一次在山上,一次在水上。韩信用兵出神入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范例。

    魏军在蒲阪的大军正严密监视黄河对岸的灌婴骑兵团,忽然发现曹参在身后切断了自己的回程之路,不由惊慌失措。魏王豹担心都城受到进攻,将蒲阪的大军分出一部分回师迎击曹参。韩信等的就是这一时刻,当蒲阪的大军拆分后,韩信一声令下,灌婴率骑兵乘船浩浩荡荡渡过黄河。只见黄河水面上千船齐发,战鼓雷鸣,士兵呐喊声震天动地。蒲阪守军本来就惧怕汉军,此刻腹背受敌,军心大乱。灌婴成功登陆后,很快击溃蒲阪的魏军主力。曹参在前面阻击,灌婴的骑兵在后面冲杀,魏军在汉军的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魏王豹带着败军退往桓县(今山西桓曲),曹参紧追不舍,再次击溃魏军,生擒魏王豹。

    魏王被俘后,魏军斗志全无,韩信大军横扫魏地,仅仅一个月,就攻占魏国五十二个县,拿下了首都平阳。韩信将俘获的魏王豹及亲属等一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