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无奈抉择

    第一章 无奈抉择 (第2/3页)

不认命的人,跟随父亲半生颠簸历经过数次战乱,从军阀割据到民国平乱、再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早就形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方打听求人,最终又进了临县的某饭店做主厨。

    当时哪怕工资是别人的一半古孝贤也毫无怨言,因为当时他老婆宋金凤已经病逝,饭店允许他可以带着自己的儿子住在员工宿舍。

    哪个年月的大多数技能,都是靠师傅言传身教才能传承下来,古孝贤知道自己的厨艺是什么水平,那绝对是堪称顶级的金不换谋生技能。

    就这样,古小满的童年、少年几乎都是在各大饭店的后厨度过的。

    也正因为如此,十四五岁的他就掌握了父亲的近半手艺。

    时间眨眼就到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一场因天灾造成的大饥荒笼罩了华夏大地,那场大劫可以说人类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大灾难。

    跟这个比起来,什么爱尔兰大饥荒和乌克兰大饥荒的都弱爆了。

    那是个特殊的时期,各种运动层出不穷,所有民众都如火如荼的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尽管饿着肚子,高呼口号的声音却响彻大江南北。

    时值大灾之年,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再加上公社大食堂在全国推广,波及到所有城市以及农村,饭店自然也就办不下去了,没办法只好遣散员工关门停业。

    古孝贤没地方去,就带着儿子重新回到荡山公社的家,因为在农村好歹有点地,也算是个盼头。

    当时由于生产队长不接收的原因,他还破费了一瓶酒和两块钱,外加十几个咸鸭蛋,才被大队长不情不愿的接收了。

    谁也没有料到,这场大饥荒居然延续了两年还没有结束,更大的自然灾害接踵而来,许多省份产粮地区都遭遇了罕见的旱灾、洪涝以及蝗灾,有的省份甚至出现赤地千里的情况……

    “爹……你一说起厨子,我这肚子就更饿了,咱爷俩还是说正事吧。

    现在村里也没人管逃荒了,大家都饿的没力气管别人的闲事了,昨天六队的小队长谷满仓一家都偷摸的跑了。”

    古小满的话打断了古孝贤的胡思乱想,他回头看着儿子,他四十多岁老来得子,老婆没了之后,就剩了爷俩相依为命。

    以前在饭店里孩子没受过缺,十三四岁就窜到一米七以上,然而在这场看不到明天的大饥荒中,没多少日子就饿的成了一根筋挑个脑袋。

    “我今天又在后山里掏了一个田鼠洞和两个松鼠窝,差不多攒了十来斤粮食呢,咱爷俩就走吧,要饭虽然不好听,总比饿死要强啊!”

    古小满再次敦促父亲。

    “唉……你怎么又去后山了,村里人都说后山有狼群和熊瞎子呢,万一遇到你这小命就算是交代了!”

    “爹……我觉得饿死还不如被狼吃了干脆,一天天的肚子饿的像是着了火,难受着呢!

    我说的逃荒的事,您考虑了没,再不走等天气一上冻,日子就更加难熬了!”

    古孝贤看了看两间土坯房和后边的窑洞,这是他和父亲俩人一手置办起来的,爷俩颠沛流离大半辈子,他实在是不想再逃荒了,那就不是人过的日子。

    可是现在村里别说粮食了,就是草根都给饿的眼睛发绿的村民挖了个干净,地里更是干的没有丁点水分,种子撒进去几天,刨出来还是完好无损的,根本没有发芽的迹象,然后那些被刨出来的种子也被塞进了饥肠辘辘的肚子。

    “唉……我的儿啊,你真是生不逢时,放在你爷爷哪会儿,你这手艺恐怕都能站炉子了,可是现在咱们连个像样的锅都没有(大炼钢铁时,农户的铁器都给生产队收走了,包括铁锅、门栓、甚至是菜刀……),更别说给人颠勺了……”

    “又提这茬,您有完没完了?”

    古小满对父亲经常提以前的事很是不满,在他看来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老提老黄历没意思。

    “罢了罢了,人都说树挪死人挪活,咱爷俩也有吧!

    虽然你爷你妈都埋在这,但是眼下这光景,咱爷俩待在这恐怕真得饿死,收拾收拾走吧!”

    一听老爹同意逃荒,古小满顿时心安下来,这老爷子要是拧着不肯走,他也就只能一起等着饿死了。

    要说收拾,其实就是那么一说,家徒四壁有啥收拾的,眼下不说古小满家了,就是光景过的最好的村支书家也没啥多余的家当,粮食囤里更是空空如也,一家人不得不勒紧裤腰带渡饥荒。

    古小满把靠在檐墙上的独轮车架子放下来,又从屋里取出它的轱辘安上。这玩意没啥技术含量,在车厢体下边预留了两个圆洞,把车轱辘两边的铁轴插进去就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