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三 我全都要!

    四十三 我全都要! (第2/3页)

出建议,认为一心会可以自己筹办一个农具建造作坊,而不必到处购买。

    到处购买一来需要很多钱,二来也不好把控质量。

    他认为很多农具制造者都没有把农具生产放在心上,即使是袁树从马融、袁逢那边得到的农具援助之中也有差不多两成的不良品,一用就坏。

    所以他真切地认为,一心会如果要把助农贯彻到底,就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农具生产能力,生产优质、充足的农具给农民使用。

    赵俊的建议得到了后勤部主任苏初和副主任马然的支持,他们也认为这很有必要。

    并且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在此基础之上建议干脆成立一个在官方有备案的农具生产商铺,以此实现合法、规模化的生产。

    他们觉得这样搞虽然有点困难,但是袁树个人拥有超强的政治人脉和门路,只要拜托他父亲袁逢稍微打点一下,名正言顺的搞一个农具生产作坊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有了采矿资格和生产资格,日后助农行动就简单多了。

    甭管官方怎么说,他们不会少了官府该有的税收就是了。

    这一建议让袁树很是心动,于是他认可了这一建议,派人给袁逢送信,请求这方面的政治帮助。

    两汉时期对于钢铁生产的管束时而严厉时而宽松。

    西汉时期,产铁郡县设置大铁官,隶属中央大司农,由中央直接负责任免,不产铁的郡县也设小铁官,隶属郡县,由郡县长官负责任免。

    而到了东汉,大铁官和小铁官都隶属于地方郡县,由郡县长官负责任免,也就是说到了东汉,钢铁资源的掌控从中央下放到地方,中央只管税收,不管其他,生产事务一概交由地方处置。

    所以地方郡县长官在钢铁产业方面就有了绝对的主导权。

    袁逢担任京兆尹的京兆地区设大铁官,主管铁矿的开采和铁制品的具体生产,具体权力也掌握在袁逢的手里。

    所以得知袁树想要以“一心会”的名义办设一个钢铁企业,从采矿到生产搞一个一条龙服务,他觉得还挺有意思。

    当然他觉得有兴趣的点不在于搞钢铁生产,而是在于袁树拉起来的这个名为一心会的组织。

    组织纲领什么的他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这个组织的成型。

    这个组织正式存在了,还有一千多会员,大家都是因为相信、践行了袁树的致良知之学从而被纳入了一心会,成为了一个组织。

    袁树在这个组织里拥有绝对的领导权,他是核心领导,并且掌控组织的话语权和对外宣传的渠道。

    这个组织当下来看或许只是一个准学术组织,所有局外人都是这样看待的。

    他们看出了袁树想要发扬光大致良知的学问,所以才拉起来了这么一个组织。

    未来,袁树也会朝着一代宗师的方向发展,扩张自己在学术层面的影响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样做的人并不少,当今天下收徒的古文经师不知凡几,弟子从上万到数百的数不胜数,大家都在这条赛道上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