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过年

    第四十九章 过年 (第3/3页)

的就飘来了燃香的香味儿,给人一种纯朴的感觉。

    晚饭后天就黑了,大人和孩子就到院里放烟花,一时间赫赫哗哗的爆竹声,漫天烂漫的彩光在村庄上面热闹起来,这是最让人愉快的辞旧岁。

    忙完后,大家就坐下来一边嗑自家炒的花生和瓜子,一边看联欢晚会(以前这里的人们早就耍狮子灯和花灯去,这里居住的是土家族,最擅长的是傩戏,但由于现代化慢慢侵入人们的生活,这些都被人们淡忘了,人们都喜欢在电视机旁,也懒得去搞那些什么狮子等或者是花灯),看完联欢晚会,人们就开始打牌娱乐,往往很少在自家里和家人娱乐,都是有共同爱好的人聚到某一家去嘻嘻哈哈,通常都是通宵达旦。

    第二天天不见亮人们就烧好一壶茶准备开大门迎接灶头菩萨、财神爷回来,烧纸焚香,敲磬响炮,大门一开,新的一年在鞭炮声中到来,那些喜爱鞭炮的孩子会早早地起床(有的小孩可能不睡觉),听到鞭炮一响就跑到人家大门前抢鞭炮,那噼噼啪啪的脚步声在巷子里连成了一串串。

    门开后,一家人就会起来,便开始生火煮早点。这是大年初一,新年的第一天,有很多禁忌,不准把洗脸水倒在外面,不准说‘没有’‘空’‘完了’等一些与贫穷有关的话,哪怕是家里一无所有也要说有,烧火也不准吹,也不准骂人打人,什么都要有个好的开张(近年来这些已经开始淡了,人们不是太相信了),这天牛羊也不会放出去;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红包,平时抠头抠手的父母们这时都会慷慨解囊,这也是孩子一年到头所期盼的。

    吃了丰盛的早饭,大人细娃的就拿着香、纸和鞭炮到自己亲人的坟上去给亡去的祖辈们拜年,不一会儿山上就燃起了烟雾,响起了鞭炮,这山噼噼,那山啪啪,到处硝烟滚滚,好不热闹好不肃穆,上坟祭拜,一是尽孝道给亡去的亲人寄‘钱’去阴间用,二是祈求保佑,保佑新的一年里万事顺利。

    到了初二,孩子们就忙着去给亲戚拜年,孩子们这个时候只最高兴的,因为去亲戚家拜年的小孩子都会有‘打发’,一般都是打发钱,农村的孩子们这个时候也是一年中最‘富裕’的时候。

    到了初三四人们都是在院子里打打牌,招待招待亲戚。

    初五六以后人们又开始农忙了,种土豆,薅油菜等等,从外地回来的人们也纷纷离开家乡返程上班。

    到十二三的时候,在家的人又开始忙着过小年(元宵节),小年在家里也没什么好过的,不过,到了十四五这两天县城里有‘炸龙灯’活动,有条件的人就会邀着一家人去城里待上一两天,这两天城里最热闹,全县城有几十条巨龙游街穿巷,锣鼓喧天,到晚上,城里每家每户会准备很多鞭炮用来炸龙灯,用竹竿把长长的鞭炮挂上去,等龙灯从自己家门前过的时候就点炮炸龙灯,那些土家健儿们十分勇敢,首先喝了几杯烧酒热身,扛着龙灯到大街小巷去迎接人们炸龙灯,满街的龙灯,鞭炮炸响震天,冷天里他们还光着身子(只穿短裤)扛着龙灯穿嘻在横轰烂炸的响炮中,有的年轻健儿把鞭炮绕搭在自己的身体上点响,炸得皮开肉碇寻找刺激,自己没什么,倒把看的人惊出一身冷汗,城里鞭炮响,几百里开外闻若雷鸣,闪光直射几千米高空,响了几个小时,城市上空的硝烟比暴雨来临之前的云层还要厚,龙灯也被炸得片布不留,只剩下几根不全的竹篾,不少健儿们身上会伤痕累累,但他们还是很兴奋,看这场炸龙灯真是过瘾,许多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外省人也有不少知情者赶来看,还有外国的游览者,都深深被这里的可堪称最残暴的土家炸龙灯节目吸引,拍照的,摄像的不计其数,小小的县城可谓人山人海!

    这里的人们非常喜欢炸龙灯,每年买龙灯的钱都是人们自主凑起来的,听说有一年,县政府为了安全,阻止人民元宵炸龙灯,引起全民暴、乱,人们一拥而入把政府办公楼砸得体无完肤,一片狼藉,最后有关部门从铜仁和遵义军区派了一大批官兵去救援,该政府的行政楼才免遭灭倒,引起了省政府高度重视,后来该政府不得不顺从民意,对元宵节的炸龙灯改阻止为拥护,独特的土家炸龙元宵节才得以每年如期狂势举行,在大众文化的侵浊中针扎的土家文化才得以保留下来。

    萧子炎得谭中月做导游和讲说,对土家文化无不震惊肺腑,原来遗留在大山深处的文化也有它的独韵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