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仙地

    第三十七章 仙地 (第3/3页)

民币——政府出资二十万,村里筹资十万,我个人出资十五万。”谭中月在前面说着。

    “是不是才修好的?”萧子炎问。

    “恩,竣工两三个月了,以前只有一条路进村里,是从遘马牙(地名)那边进村的。但那边比这里的山更多,又是毛泥路,十分难行,农用车都很难进得去,所以才要修这条路。”

    车沿着弯弯曲曲的路,渐渐向两山间的深沟里驶去。行驶几分钟后,过了一座架在沟上的桥,又依着旱沟一直往前走。走了一会儿,前面出现了一峡谷,公路就分离了河沟往左边的树林里延伸而去,一直沿与地面构成30多度角的山体斜行而走。路两边林木葳蕤,山石径流,藤蔓缠延,鸟飞兽逃。

    斜上行驶了几分钟,见一个几百米高的悬崖壁被公路压在身下,公路腾飞一般从崖壁之巅横坦而过,依壁望下去,令人有凌云躺雾、遮星当月之感。

    过了崖壁顶,路又渐渐陡直而下,两边茂竹秀林,古木参天,飞鸟乱语。

    缓缓穿林而下,渐觉山沟狭窄,头上蓝天如一丝线,形如破天未补,公路又和刚才那条旱河并在了一起。沟谷两边,山高树巨,山间距离不足百米,车就像行驶在大地一缝隙之中。

    再走,光线渐渐高去,两山势如合掌,越陷越阴森,少有阳光入内。

    又行驶了几分钟,忽见左边山体上有一个太阳光照射的圆,面积有三四十个平方米。正觉怪异时,见右边山体上有一石壁,石壁中有一天然生成的石孔,近似圆形,直径约有十多米,正好有一束阳光从石孔里照射出来,直照到左边的山体上,形成了一个刚才所见的圆形光区,十分壮观!

    谭中月介绍道:“这个孔叫‘通天门’,传说它是通往天堂的门。凡是做过好事的人死了之后都会从这里上天成仙,相反,凡是为非作歹的人死了,天上的神仙就会从这里下来惩治他们,并让之入地狱。还有,到这里乞求神灵保佑都比较灵,因为天上的神灵会从这个孔中听取人间的苦疾。所以每年农历的六月十九日,周边的人就会集聚在这里焚香祈祷,诉说自己的心愿,这天也是这里最热闹的时候,比集市的人还多。”

    萧子炎和金诗涵听得神乎也然,觉得这里充满了神话和传奇。

    车继续向前走,两边的山体渐渐的向两边分开,丝线一般的天也慢慢变的粗大了,光线也明了许多,两边渐渐出现了稻田,这个季节刚好是稻谷收割季节,稻田里的稻谷有的收了只剩下稻草人,有的还没有收割,黄灿灿的稻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秋意。

    车绕过一座山麓,眼前豁然开明,出现了一块平地,全是稻田,有数平方公里,四周山川重围,峰岭相接,像一个天然生成的巨盆,公路划稻田中间而过,景色如魂牵梦萦。奇景用一首诗素描:

    山间枫叶红似火,地上稻谷黄如金;

    蓝天白云清风拂,绿水青山锐鸟喧;

    层峰磊崖断往来,叠峦环岫隔世音;

    小河碧水何处出,微峡深涧流涓涓;

    山麓几点瓦房影,犬吠人稀漫霞烟;

    欲问此处谁人住,个个闲逸是神仙。

    从车里远远的看到,远处那树古竹修的地方出现几点木房,屋顶上枭枭烟滚,烟滚如淡墨轻点的画纱,青烟在山腰间漫缈,如丝如带,又若清透的白云。村庄旁边有两颗耸入烟宵的巨大柏树,树上时有白鹤飞落。

    公路两边的稻田里,农民们正在殷勤的收割谷物,没有机器,徒手徒脚,劳作的男女老少勤勤恳恳,公路上已经堆满了一袋袋装好的谷子。

    人们看到谭中月车来了都停了下来跟他打招呼,谭中月放慢速度忙着一一搭理。萧子炎和金诗涵听不懂这里的话,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打的是什么招呼,听上去好像在说印度、老挝、越南语似地。

    好不容打完了招呼,谭中月才加速往前开去,公路上腾起一股尘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