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东征西讨之西征军(上)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

    第五十七章 东征西讨之西征军(上) (第1/3页)

    第五十七章  东征西讨之西征军(上)

    为什么叫西征军呢,秋天就是觉得西讨总是有点不合适,搞得西讨就像往西讨饭一般,故而还是叫西征军好了。

    与东征相比,西征似乎要比东征来得要简单得多,西政面对的敌人看似没有刘师亮的强大,只有川边镇守使的康威将军陈遐龄的三个团以及西藏的奴隶主武装。但是情况却是万般复杂。

    48岁的川边镇守使陈遐龄,曾经中过武举,听说力大无穷,能够独自使用抬枪,(抬枪——抬枪是清代一种重型鸟枪,长1丈左右,重30多斤。其结构与一般的兵丁鸟枪完全相同,但装药量、射程及杀伤威力远远大于兵丁鸟枪。发射时须两人操纵,一人在前充当枪架,将枪身架在肩上,另一人瞄准发射。这种抬枪在清朝中后期十分盛行。)后来留学于日本成城学校,但在教官的言语刺激下,陈遐龄用腿将教官踢死而被斥退出校,由此看出陈遐龄是一名武功高强的武林高手。陈遐龄1907年任标统,驻防四处啊雅州。1917年十月,任护理川边镇守使。1918年2月北京政府任命其为川边镇守使加“福威将军”衔。后来西藏在英国人的 怂恿下进犯西康,十日之内占领了乌齐、察雅、昌都等十一个县。陈遐龄奋起反击,才保住了雅砻江东岸各县。后来因北京政府鞭长莫及,陈遐龄孤立无援,与西藏握手言和。他进驻甘孜,粉碎了英国帝国主义的分裂西藏的阴谋。不久,被北京政府授以康威将军军衔。陈遐龄自此自封为“常胜将军”。而西藏的局势更为复杂,农奴制的社会制度下,折射出了整个西藏的势力错综复杂,各个奴隶主之间相互攻伐,*喇嘛总揽大权,中央驻西藏的代表已经名存实亡,还有英国人的暗中操作。

    先遣一师本该先于二师出发,但先遣一师张本荣在整训部队上下了更大的功夫,当然也是因为装备了坦克装甲车的原因,而没有尽快的装备到部队的原因。张本荣都快成了总装的常客了。尽管如此,到出发时,张本荣也只接收到了五辆坦克,六辆装甲车。张本荣自然是很不服气的找陈浩天理论,被陈浩天一顿臭骂给赶了回来。陈浩天的意思是要坦克我没有,能给你们部队再挤出几辆就不错了,再加上你们原来的二十五辆坦克,这三十辆坦克已经是极致了。况且其他部队都没装备的东西先让你们装备了,还来跟老子扯什么蛋。

    陈浩天考虑入藏后,可能要遇到英国人的干涉,英国人的战斗力当然不是刘师亮、陈遐龄这般的部队战斗力所比拟的。虽然英国人在远东并没有布置坦克,但是他们已经在印度进驻了一个英国皇家空军的航空大队,装备有德哈维兰双翼战机。在根据地空军无法支援下,还能够有自身的防卫能力。陈浩天特意给张本荣装备了一个高射机枪排。

    在一切准备妥当后,先遣一师秘密的向四川、西康边境出发。可以说先遣二师是对外公开的部队,而一师则是潜行在高山密林的特殊部队。

    与二师不同,一师不需要担任剿匪的任务,但是大量的重型武器和辎重部队,使得一师的行进异常的缓慢,当然四川以西的地带大多都是山地丘陵。一师除了战斗部队还带领着一支特殊的部队,这支部队平时不需要战斗,却扛着一些精密的仪器,对走过的地方经行细致的勘探,并在密密麻麻表满各种表示的图纸上划来划去。张本荣知道是陈浩天要来一个大手笔——修路。但是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88106.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