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胡荣河又看“走眼”了

    第三十八节 胡荣河又看“走眼”了 (第3/3页)

子都要冒汗了。

    “村长,咱们村有马截住同志,他就是‘马二小漏蛋子’呀!”

    “呀呀,对对,就是他,就是‘马二小漏蛋子’,哈……”

    老陶头这么一提醒,胡荣河一拍大腿,刚要笑,又觉得在领导面前要有个样儿,赶紧拔腿就往老马家跑。

    这才有了咱们前两节写过的那段。

    胡荣河跟“马二小漏蛋子”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来到村部时,那个看大门的已经骑上马,等得不耐烦了。

    河南离河北并不远,只是隔了一条八里宽的老哈河,一定要撑船才能渡过的。

    费目听奶奶说,奶奶跟爷爷刚搬到四十八顷村时,那河水那叫大。那时,这里还是一个“棒打狍子,瓢捞鱼,野鸡飞进饭锅里”的好地方。到了一九六几的时候,在老哈河中游修了一个大型水库。

    费目当上记者以后,曾经了解到一段历史,这座水库是中苏“亲如兄弟”的时候,老大哥援助小老弟的。后来,老大哥在小老弟的眼里成了“苏修”,老大哥恼了,反悔了,将派出来的那些人叫回了家,只给小老弟留下了一个修到半道儿的水库。

    不过,这个水库还是能截住水的。

    今年夏天,费目回老家采访,看到八里宽的老哈河只剩下不到八步宽了,成了一条臭水沟。

    究其原因,造成这种现状的除了水库的功能而外,其一是天旱,其二是在头几年“上面”要求大力发展水稻种植,消耗了大量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大面积的河滩地被开垦。结果,当地人只富了几年,因为没有水,又不得不又种起了旱田。

    可那旱田也不能成旱田了,成了“涝洼地”。

    这就叫报应吧!

    回到报社,费目写了长篇新闻调查,叫《母亲河欲哭无“泪”》。

    现在的八步宽的小水沟,在半个世纪前,还是一条八里宽的老哈河。

    现在的小水沟,在半个世纪前,还是要靠撑船渡过的大河。

    那一天,胡荣河、“马二小漏蛋子”跟那个给公社看大门的,一起坐着船,从老哈河南岸到了北岸。

    公社就在北岸,老百姓管它叫“河北”。

    公社大院是非常好找的,一排青砖瓦房,四周是众多的小土房,颇有鹤立鸡群的感觉,就像现在的政府大楼一样的扎眼。

    进了公社大院,那个看大门的很麻利地钻进了大门口的一间小房,那是他的办公室,他的工作地点。

    “哈哈哈,原来他是看大门的,咱们真是看走眼了。”

    胡荣河笑了。

    “马二小漏蛋子”没有笑,他实是在笑不出来,两条腿儿已经软成了软绵绵的面条,每往前迈一步,都要咬牙切齿,脸红脖子粗的。

    走进公社书记的办公室,胡荣河发现自己又看“走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