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入美第一战

    第十四章 入美第一战 (第2/3页)

”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也有好处:这第一仗变成了遭遇战,而非强攻了。

    他吸了一口气,轻轻呼出,然后传令骑兵下马。

    这个时代的骑兵,本质上是骑马步兵,马匹本质上是步兵的快速移动的交通工具,那种两拨骑兵绞在一起、抡着马刀对砍的场面,其实是很少见的。

    基本战术是,达到战场之后,四分之一的士兵留下照看马匹,四分之三的士兵构筑防线或发动攻击。

    关卓凡不用这么保守,只暂时留下近卫团五百人,二千四百名马队士兵全部列队,投入攻击。

    敌人已经出现在视野中了。

    一队一队,排成横列,踏步向前。

    这个时候的美国军队,许多还在使用前装枪,战场上的队形和“排队枪毙”时代区别不是很大。事实上,即便后装枪普遍装备之后,散兵战术也没有马上普及开来,散兵战术的真正成熟要一直拖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根本原因是散兵战术对士兵的个人素质要求太高,这个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远远滞后于武器的发展。

    因此,轩军这边,虽然已经装备了后装连发枪,队列和正从远处缓缓逼近的敌人区别也不大。

    战鼓响起,轩军马队士兵开步向前。

    关卓凡的心随着鼓点,怦怦地跳了起来。

    很快。双方士兵都进入了对方的射程之中。

    望远镜中,一排排灰色的人墙已经端起了枪。

    关卓凡清清楚楚听到了自己的心跳。

    忽然,南军阵列中,无数股白色的烟雾冒了起来。

    关卓凡觉得战场突然变得无比寂静,鼓声也遥远模糊。

    这是他有生以来等待的最漫长的一秒钟。

    终于,犹如骤雨扫过密林,弹幕带着一片低沉的啸声,掠过行进中的轩军士兵。

    铅弹钻进皮肤,撕开肌肉、血管和神经,打碎骨骼,在士兵们的身体上绽开可怕的缺口。许多士兵闷哼了一声,便摔倒在地。

    然后,枪声才传了过来。

    这是自城南马队以来,关卓凡的军队遭受到的火力密度最大的打击。

    但,轩军没有崩溃。

    从倒下的战友的身体旁经过,轩军继续向前,接着,举枪,瞄准,上膛,射击。

    望远镜中,灰色的人墙开始松动。

    轩军继续射击,阵列中枪声此起彼伏,很快响成一片。

    望远镜中,灰色的人墙开始出现缺口了。

    轩军射击,射击,再射击,似乎永无止休。

    灰色的人墙终于坍塌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