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纪录保持者

    第二十五章 纪录保持者 (第2/3页)

员谋勇兼备,公忠体国,扶危定顷,虽古之名臣不能过也。朕思爵以劝功之义,岂肯因循?关卓凡着加恩锡赐固山贝子衔,赏用金黄带,一切仿宗室贝子例,入宗人府玉牒。”

    关卓凡脑子里轻轻地“嗡”了一声。

    没完。

    “固山贝子爵承三世后再行照例降等,至不入八分辅国公,世袭罔替。”

    没完。

    “赐‘毅勇忠诚’四字佳号。”

    没完。

    “赐四团龙服,图形紫光阁。”

    没完。

    “赏加太子太保衔。”

    总算完了。

    并非没有一点预感,但事实面前,关卓凡还是觉得,哇!

    清朝的爵位分成两个体系,一个是宗室体系,即爱新觉罗他们家的;一个是所谓“世爵”,或者称“世职”,即异姓功臣体系。

    关卓凡原来的公爵,是“世爵”中的“顶封”,对应宗室体系的话,大致相当于奉恩镇国公,或者低一级的奉恩辅国公。

    奉恩镇国公之上,是固山贝子,这是为皇子准备的封爵。

    现在,嘿嘿,爱新觉罗认定我是他们家人啦。

    “入宗人府玉牒”,“赏用金黄带”,“仿宗室贝子例”,这三点加在一起表明,这个“固山贝子”不仅仅是一种荣衔,而是被真正纳入了帝系,即努尔哈赤的老爸塔吉克的子孙这一系。

    “玉牒”是皇帝的家谱,分“黄册”和“红册”。

    清制,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吉克的子孙为“大宗”,称“宗室”,入玉牒黄册,用黄色腰带,即“金黄带”,俗谓“黄带子”者也;塔吉克叔伯兄弟之子孙为“小宗”,称“觉罗”,入玉牒红册,用红色腰带,俗谓“红带子”者也。

    不知道宗人府会拐弯抹角把“关卓凡”安在塔吉克老先生哪位子孙的后面?旗人往上查祖宗八代,大多沾亲带故,说不定也不算生安硬造啦。

    嘿嘿,俺潜伏得够深的啊。

    还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你们几位,不好意思,见到我,得正儿八经地给我行大礼了,哈哈。

    有清一朝,异姓功臣生前得封贝子衔的,只有福康安一人。但福安康是富察皇后的亲侄子,地道的“外戚”。还有,他封贝子时,已经四十多岁。而且,不到半年就挂掉了。

    而且,不晓得他进了“玉牒”没有?

    总之,我肯定是纪录保持者了。

    奉恩辅国公之下,是“不入八分镇国公”,接着就是“不入八分辅国公”。

    所谓“八分”,指的是显示身份的八种标志:朱轮、紫缰、玉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