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天象示异

    第三十一章 天象示异 (第2/3页)

”。

    蔡寿祺的劾折和关卓凡的离京前后脚,关连痕迹明显。但关卓凡以为,现在还“避嫌”,纯属脱裤子放屁。现在必须效率第一;而且,摆明军马,有立威和逼人站队的作用,以免接下来有过多的人首鼠两端,把这场仗打成个不胜不败、不死不活的局面。

    蔡寿祺的这份折子洋洋洒洒数千言,头是这么开的,“为时政偏私,天象示异,人心惶惑,物议沸腾,请旨饬议政王实力奉公,虚衷省过”。

    然后就开始长篇大论“天象示异”。

    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中,“天人感应”是核心之一。“天象示异”代表老天爷对地面上的政治不满意,以“异象”做出警告。下面为政的不改正,老天爷就要发飙了,最严重就是换人来干,“王朝轮替”。

    日蚀、月蚀、地震这种高级别的“异象”不用说了,洪水、暴雨、暴雪、大旱、大风、大雾、冰雹、蝗灾、瘟疫、泥石流、沙尘暴等等也在此列,就是“天光晦暗”,即后世之“雾霾”也可以算进去。

    总之,所有的自然灾害都可以归拢进“天象示异”。

    还有,冬天打雷、夏天下雪、花花们反季节开放,也算。

    还有,河水变颜色、泉水从地下冒出,也算。

    还有,哪儿生了个“双头人”,即后世所谓“连体婴儿”,也算。

    这种神经兮兮的理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居然也有它的效验。

    比如王朝后期,财政枯竭,政治腐败,行政能力愈发低下,防灾、抗灾的能力就跟着降低,包括无力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维护,中国最主要的两种自然灾害——一个涝、一个旱,便愈发频繁。

    王朝后期,动乱增加,战争进一步破坏了防灾、抗灾的能力,自然灾害随之大幅度增加,“大战之后有大灾”不是虚言。

    现在的清朝正是已进入“后期模式”,甚至有开启“末世模式”的迹象。

    其实,就算太平盛世,中国这么大,又有哪年没有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

    所以,只要有“政治需要”,这种所谓“天象示警”,什么时候都是一抓一大把。

    蔡寿祺建议以此为突破口,关卓凡以为很有道理。

    因为在“天人感应”的理论中,宰相“燮理阴阳”,所以,既然“天象示异”,那么就是“宰相之责”了。

    当朝“宰相”是谁?可不是什么“大学士”。清朝后期的“大学士”,基本上就仅仅是个荣誉衔头了,有位置,没实权。

    实际的“宰相”,是“军机处领班”,就是恭王了。

    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