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反还是不反?

    第三十二章 反还是不反? (第2/3页)

   李世忠心中大动:莫不成,张六这小子真能够成就大事?!

    张六举事之后,和李世忠的联系,不但有没中断,还更加紧密了。信使络绎于途,信中一副不计前嫌的样子,反复催促李世忠“举兵呼应”,口口声声,事成之后,还是要“奉寿王为共主”的。

    那个时候,李世忠是真动了心的,打算真的应张六之邀,“共襄盛举”。不过,他下面的人,意见分歧太大,他的势力,也比较分散,不是旦夕之间,就可以召之即来的,因此拖拖拉拉,一直没有定规。

    幸好这个“拖拖拉拉”!

    没过几天,就传来张六兵败被擒,数千起反的盐民,在大清河边,被轩军屠戮殆尽的消息。

    李世忠以手加额:幸好!幸好!

    “幸好”过了,担心上来了:真的不会“唇亡齿寒”吗?

    混了这么多年,大风大浪也经过了不少,李世忠还是有眼力价儿的:捅出这么大篓子,刘长佑居然没受任何处分,证明朝廷是支持整顿盐务的,呃,真的不会“今之长芦,明之两淮”吗?

    愈想愈是担心。

    造反的念头是不敢有了——他也好,他下边儿的人也好,一想到大清河边尸骨成堆、河水变红的景象,就不寒而栗。

    李世忠和他的心腹,都是百战之余的人,尸山血海见的多了,但这种情形却从来没有遇到过:大清河一役,一个能喘气儿的盐民都没有留下来,据说,围剿的轩军接到了“上头”的命令——“不受降”!

    有道是“杀人放火受招安”,没了后边儿“招安”这条退路,前边儿的“杀人放火”,可就不好玩儿了。

    再想一想轩军的犀利,唉!

    想来想去,真要造反,无论如何,都逃不过张六们大清河的下场。

    这反是不能造的了,可人家如果真的下刀子切肉,又该怎么办呢?

    就在议论纷纷、莫衷一是的时候,传来了伊克桑“赴安徽本任公干”的消息。

    *

    *

    李世忠叫了一班心腹,在自己的大宅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