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女人出头天

    第八十七章 女人出头天 (第2/3页)

子呢。

    意义重大,意义重大。

    如此这般下来,这个小留学生计划,应该就不至于如原时空那样半路夭折,而是能够始终其事了。

    关卓凡不排除,小留学生计划,还会遇到眼下估计不到的、原时空未曾记述的困难和麻烦,但是,他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后世的史家,对“留美幼童”计划的必要性,是有争议的,主要是觉得花费太钜,见效太慢。

    关卓凡认为,类似计划,放到二十一世纪,肯定是没有必要的。可这是十九世纪中叶,中国虽然勉强睁开了眼睛,但依旧迷离朦胧,庞大的身躯,依旧臃肿疲惫,因此,这个计划,绝对是有必要的。

    这个时代的中国,最开通的人士,最出色的人才,如郭嵩焘、李鸿章之流,也没有接受过最基本的近现代的科学文化教育,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模式,相对于中国目前亟亟以求的工业化、近代化,依然有着结构性的缺陷,而且,几乎无法后天弥补。

    一张白纸才好画图,远赴异域的小留学生们,归国之际,将是中国第一批不存在这种结构性缺陷的人才——这样的人才,一万两银子买一个,怎么能说太贵了?

    还有,十五年听起来长了一点儿,但以历史的维度看,十五年之后,中国依然处在工业化、近代化的“初级阶段”,正是对人才需索孔亟的时候,怎么能说费时太长了?

    另外,小留学生计划,在政治上,有着强烈的宣导作用,能够将人们的视线,强行牵引至国门之外——这方面,同为留学生,未成年留学生产生的效应,远远大过成年留学生。

    十来岁的孩子,都可以远赴异域,骨肉一别十五年,还有什么是绝计不能够出入国门的?还有什么是绝对不能够改动的?

    因此,虽然有难度,虽然投入大,但是,绝对值得一试。

    既然投都投了,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出”,关卓凡打算,给小留学生计划,再增加一点儿“难度”。

    *

    *

    白氏以为自己听错了:“你是说……送小芸……去美利坚……留学?”

    关卓凡郑重地点了点头:“是。”

    白氏的眼睛睁大了,嘴巴也微微张开着。

    这副神情,可以叫做“张口结舌”了。

    关卓凡极少见过白氏这个样子,心中暗暗说道:似乎不大妙啊。

    过了半响,白氏还是保持着这个表情,关卓凡忍不住,轻轻喊了声:“双双!”

    “啊……”

    白氏回过神来,一连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