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请假一天,明天两更还账

    今天请假一天,明天两更还账 (第2/3页)

房之前。她的出身来历,军调处是“起过底”的,一如她自己所说,严丝合缝,没有任何可疑之处。

    法源寺山门前这一出,在当时的北京城,造成了极大的轰动。“法源寺镇国夫人义救孤女”,甚至被编成了说书段子,书场、茶馆、酒楼,讲传一时。

    这个事儿。对关卓凡来说,起到了非常正面的舆论加持:一是。从洋鬼子那儿,硬生生“虎口夺食”,国人自然舒心畅意,痛快叫好。二来,一部分守旧卫道之士,素来明里暗里,攻击办洋务的,“崇洋媚外”,甚至“交通外夷”——之前的恭王,现在的关卓凡,皆不能免于此类明讦暗诽。法源寺的事儿出来,这班人的说嘴,就响亮不起来了。

    这三来嘛,这一类“拔落难孤女出火坑”的事儿,本来就是中国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戏码。

    真如明氏说的:“做错了事才会惹麻烦,若做对了,只有好处,哪里有什么麻烦?”

    第四点,则是关卓凡方面,暗中主动加以引导的:这个事儿,换了哪个朝廷官员来办,说不定都无所措手足,可是,镇国夫人一介女流,却“有理、有力、有节”的办了下来,洋人一个屁都放不出来,何故?

    这都是因为镇国夫人和关贝勒是一家人,耳濡目染,晓得洋人关窍所在,因此打蛇打七寸,一出手,洋人便动弹不得了!所以,若要在洋人面前自尊自强,就必须“知己知彼”,就是说,必须“张开眼”,“走出去”,不然,对外边的天地,一头雾水,和洋人打起交道来,一脑子浆糊,就只有被人欺负的份儿了。

    白氏“婉拒”小芸出洋的第二天晚上,关卓凡把安排小蕊留学的想法,对白氏说了。

    白氏无法掩饰她的惊讶,脸上的表情,复杂而微妙。

    不过,自然是没有异议的——包括认小蕊做“妹妹”。

    “可是,”白氏试探着问道,“这样一来,是不是……就不好再叫小蕊做丫鬟的差使了?”

    关卓凡想,俺们可以不叫这个差使做“丫鬟”嘛,改称“生活秘书”,如何?

    心里虽然这么想,嘴上却不会这么说。

    他笑了一笑,说道:“这倒不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