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九世之仇

    第三十九章 九世之仇 (第2/3页)



    “呃,齐襄公……”阮景祥又有点儿尴尬了,“这个,是公元前……呃,他生活的年代,比汉武帝还要早好几百年,那个时候,中国处于事实上的分裂——分裂成许多个诸侯国,齐襄公,是其中一个诸侯国的君主——”

    顿了顿,“至于他的事迹——包括如何‘复九世之仇’,呃,十分抱歉,总督阁下,我并不是十分清楚。”

    事实上,“九世之仇”的典,就出在这位齐襄公身上。

    齐襄公出兵吞并纪国,理由是为先祖齐哀公报仇——夷王三年,因为纪侯进谗,齐侯被周夷王烹杀,齐人哀之,谥为哀公,自哀公始,传九世而至襄公,因此,齐襄公便把灭纪称作“复九世之仇”。

    不过,《春秋》是否“大之”,却是很有争议的。

    齐襄公灭纪,真正的原因,是纪国不听他的话,挡了他的路,“九世之仇”神马的,根本就是个幌子。

    抛开这一层不说,彼时的“潜规则”,是家仇只论五世,过了五世,即过了“追溯期”——“复九世之仇”,合乎规矩吗?

    《春秋》本是鲁国的“鲁史稿”,原就言简,经过孔子的“春秋笔法”,许多地方,更加晦涩难明,不加注释,基本无法阅读,于是,就出现了专门注释《春秋》的书,有左氏、公羊、谷梁三家,即所谓“春秋三传”,亦即《左转》、《公羊传》、《谷梁传》。

    其中,《公羊传》认为,齐哀公的仇,是“国仇”,不是“家仇”,不受世代限制;《左传》反对,认为九世之仇若可复,则九十世之仇、九百世之仇,亦可复,如是,两国之间,只要有了龃龉,便冤冤相报,永世不解——这叫什么事儿?

    不过,关于这个“九世之仇”,好问的总督大人并没有进一步追问下去,阮买办虽然也读过书,不过,他的身份,首先是个生意人,没考过秀才,更没中过进士,不能算是个正经的“读书人”,有些事情,就不好过于苛求了——这一层,总督大人还是通情达理的。

    “嗯,还有什么要汇报的吗?”

    本沙明和阮景祥对视一眼,“没有了,总督阁下,暂时就这么多了。”

    “好,”拉格朗迪埃尔点了点头,“你们的工作,很有效率——阮先生的情报工作,尤其出色。”

    本沙明、阮景祥一起微微躬身,对总督大人的揄扬,表示感谢。

    “保护好你们的线人,”拉格朗迪埃尔继续说道,“不要吝于支付合理的报酬。”

    “是,总督阁下,谨遵您的指示。”

    “现在,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拉格朗迪埃尔缓缓的说道,“中国皇帝特使和他带来的数量众多的‘护卫’,确实是冲着咱们来的——这,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说到这里,嘴角微微一撇,露出了一丝讥笑的神情,“我是说,我没有想到,中国人竟然如此的不自量力!”

    本沙明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总督阁下,我以前没有和中国人直接打过交道,也不晓得说的对不对——嗯,不过,在沱灢登陆的这支中国军队,和我想象中的……呃,不大一样……”

    “哪里不一样了?”

    “这支中国军队,”本沙明说道,“军容严肃,队列整齐,我原本以为……”

    “我晓得你要说什么,”拉格朗迪埃尔一笑,“不过,本,我要提醒你,八里桥战役的时候,开打之前,摆开阵势的中国军队,看上去,也挺赏心悦目的。”

    “这……倒也是。”

    “花拳绣腿!”总督大人冷笑着说道,“现代化的武器,必在现代人的手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中国人嘛——嘿,我不晓得他们到底生活在哪一个世纪?十九世纪?还是九世纪?”

    总督阁下对中国人的定性,和本沙明的观感,并不相符,不过,本沙明对自己的直觉,也没有多么自信,毕竟,他确实没有直接和中国人打过交道,而尊敬的总督阁下,虽然也没有和中国人直接打过交道,可是,他是海军和殖民部长黎峨将军的密友,而黎峨将军,可是参加过“亚罗号”战争的人,中国人的底细,再没有人比黎峨将军更加清楚的了。

    于是,本沙明附和道,“您说得对极了,总督阁下——‘现代化的武器,必在现代人的手中,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拉格朗迪埃尔点了点头,“当然,巴斯蒂安上校的慎重是对的——我们不必立即对中国人的冒犯做出太过激烈的反应,行动之前,要做周密的部署,谋定而后动!”

    “是。”

    “另外,”拉格朗迪埃尔说道,“中国毕竟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