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零六章 寒光闪烁的划时代军事革新

    第一零六章 寒光闪烁的划时代军事革新 (第2/3页)

”为“攥”——虎口朝后。

    那么,问题就来了——

    动作转换,是要花时间的,短兵相接,瞬息可决生死,有的时候,这个“枪花”一耍,就那么微微一顿,“发球权”就交回到敌人手里了,形势顿时逆转,弄得不好,连命都转了进去。

    因此,总的来说,“扎”较之“刺”,几乎没有“优”,只有“劣”。

    既然如此,怎么还拿这个“扎”……啊,对了,前头说过了,刺刀装在枪口的侧上方,“刺”——不顺手。

    怎么样才顺手呢?

    像中国人这样,将刺刀转到枪口的正下方,“刺”,就好发力了——就顺手了!

    卡尔亲王的身上,隐隐的起了一层寒栗。

    而且——卡尔亲王看出来了,中国军人演练的“突刺”的动作,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沿水平方向攻击的动作,还包含着一个顺势上挑的动作,如此,刺刀装在枪口的正下方,就愈加之顺手了!

    他进一步想明白了——

    为什么同为“军刀式”刺刀,中国人的比法国人的要短一些?而且,中国人的刺刀,是平直的,没有法国刺刀那种微微的弧度?

    法国人的设计思路,是“刺刀”、“军刀”两用,因此,刺刀较长,还有一定的弧度——以做劈砍之用。

    “夏赛波步枪”刺刀的长度,几近一柄正经的军刀,装上之后,整支步枪的重心,前移过甚,不宜把握,会大幅降低“突刺”的效率。

    如果刺刀还有弧度,“突刺”的效率就更加之低了。

    因此,中国人的刺刀,短,平直。

    中国人的刺刀,拆卸下来后,自然也可以做军刀使用,不过,是“短刀”,或者——一把较长的匕首。

    想清楚这些问题之后,卡尔亲王身上生出来的,就不止于“寒栗”了,还有——“冷汗”。

    他想:如果普鲁士军队——包括我的第三军,同场内这六百名中国军士短兵相接,胜负如何?

    卡尔亲王微微的咬着牙,过了好一会儿,暗暗的吐出一口长气。

    我得承认:不是对手。

    呃,您的判断……嗯,是对的。

    近现代军队拼刺刀的突刺动作,是人类自有战争以来,在平地上,步兵一对一肉搏战中,最有效率和杀伤力的动作——没有之一;步枪加刺刀的长度,亦是这种肉搏战中,长器械最合适的长度——更长或更短,都会影响威力的发挥。

    就人类遭受攻击的响应时间而言,成功闪避或格挡一个标准的突刺动作,概率是很低的——除非事先就晓得对方要发动这样的攻击,并全力防范。

    不夸张的说,一个完全到位的突刺动作,足以干掉任何一个对手——包括所谓的“武林高手”。

    “突刺”,真正叫做“一击即中”,“一招制敌”。

    虽然,在普鲁士人看来,刺刀属于“冷兵器”,而使“冷兵器”发挥最大的作战效能,并非普鲁士人军事建设之着力点,可是——

    还是很感慨啊!

    卡尔亲王敏锐的意识到,刺刀的位置,自枪口侧上及一侧下移至枪口正下方,貌似并不如何起眼,其实却是一项重大的军事革新,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军队,必纷纷跟进——

    万万没有想到啊,这项划时代的军事革新,居然出自中国人之手!

    哎,你说,我怎么就从来没往这上头想呢?

    明明已经出现了“军刀式刺刀”,为什么还是照着“套筒式刺刀”的路数,将之置于枪口一侧呢?

    根本就没有去想过,可不可以想个法子,将刺刀装在枪口正下方?

    好像,刺刀装在枪口一侧,是自古以来……呃,天经地义的?

    唉,两百年过去了,我们都忘记了,刺刀是怎么来的?它最原始、最基本的功能又是什么?

    惯性的力量,竟然如此强大!

    惯性的力量确实强大,卡尔亲王不晓得,在另一个时空,在“军刀式刺刀”出现了半个世纪后,“套筒式刺刀”依旧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在某些国家的军队中——譬如沙俄,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套筒式刺刀”都大行其道。

    至于“突刺”这个动作,出现的更晚,一直到二十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才由日本人发明出来,并加以定型,日本的“皇军”也成了全世界最注重拼刺刀的一支军队。

    原因呢,并不是日本人特别喜爱冷兵器什么的,而是日本太穷了,工业能力有限,不比欧美强国,没那么多钢铁、火药可砸,不得不在冷兵器上下功夫。

    至于普鲁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