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防线,火线,血线

    第二十三章 防线,火线,血线 (第2/3页)

哭还难看些,于是,索性就不笑了——不过,这样还显得更有煞气一些呢。

    军中传言,左钊脸上的这个大疤,是“二次日本征伐”鹫飏岭一役负的伤——那个时候,他还只是一个班长;当时,我军和长逆在鹫飏岭前的木渎谷短兵相接,战况惨烈,左钊的半张脸,都被太刀豁开了,可是,他还是一边儿满口喷血,一边儿一口气捅翻了三个日本武士。

    伤愈之后,左钊便由班长升了排长。

    总之,也是牛人一个。

    营长姓张,名文岳,江苏人。

    一听“张文岳”这个名字,就晓得是个“读书人”——是滴,张文岳的身上,有个“增生”的底子,他的出身,同军调处处长陈亦诚有些相像,也是“投笔从戎”,不过,较陈亦诚略迟一些——陈亦诚是在上海轩军第一次大规模招兵的时候入的伍,张文岳则是在轩军攻略江苏的时候入的伍。

    陈亦诚通文墨、通洋文、通算数、通经济,张文岳只占了一条“通文墨”,不过,秀才的底子,在一群大头兵中,是非常扎眼的,加上他人很聪明,没有读死书的拘泥古板,因此,同陈亦诚一样,入伍没多久,就被调入营务处,“帮办军务”——很巧,正正好给同在营务处的陈亦诚打下手。

    轩军建立参谋制度,张文岳是第一批的参谋,开始的时候,只是普通参谋,后来升任副营级的团“作战参谋”,再后来,转迁为军事主官,做了营长。

    赵南北的眼力不错,营长和连长,真的对老马“很客气”——

    营长和老马并行,连长走在后头;老马呢,明显感觉到这个“走位”不甚妥当,不止一次,有意识的落后于营长,想跟连长走在一起,但每一次,都被营长轻轻的拉住了。

    防线的尽头,是一段小小的悬崖,大约十五、六米宽,四、五米高的样子,就好像有人将西坡上缘的这一小块挖掉了似的——当然,也可能真是被挖掉了的。

    张文岳站在悬崖边,背着手,默默的看着山下的浓雾,过了好一会儿,转过身来,说道:

    “咱们过来的时候,你们连二排的那个王大锤子,刚刚被抬下去,是吧?”

    营长这话,是对连长说的,但不少士兵都听到了,不由一下子揪起了心——“王大锤子”名叫王大祥,是他们的排长。

    左钊应了一声,“是!”

    张文岳留意到了士兵们的关切,对赵南北和李全们点了点头,温和的说道:“你们放心,王大祥的伤,重是重,不过,要不了命!伤愈之后,依旧做你们的排长!”

    士兵们都松了一口气。

    张文岳看向左钊,“你还没有指定二排的代理排长吧?”

    左钊晓得营长的意思,微微摇了摇头,“还没有。”

    顿了顿,转向老马,“马进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