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一章 形势急转而下!

    第二五一章 形势急转而下! (第2/3页)

整、恢复。”

    “至少,得给我们四十八小时吧!”

    “四十八小时?”

    “可是,中国人已经到达山阳了——距宣光之直线距离,已不过二十四公里了!”

    “二十四公里——若是急行军的话,不到二十四小时,就可以抵达宣光了!”

    “不过,还好,这个‘急行军’,对于中国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糟糕的道路通过能力,薄弱的求战意欲,都使中国人很难加快脚步;而且,制约中国人‘急行军’者,尚不止于上述两端。”

    “我们‘围点打援’的预设战场,并非在宣光城下——一来,地势狭窄,施展不开,不利野战;二来,若距宣光城太近的话,我军同中国人交战之时,后背可能受到宣光守军的袭击——我们虽然看不上越南人的战斗力,但腹背受敌,总是兵家大忌。”

    “我们的预设战场在哪里呢?”

    “就是在山阳。”

    “山阳是个很特别的地方。”

    “首先,名字就特别。”

    “在中国话里头——越南亦使用中国文字,‘山阳’应是‘山南’的意思,但事实上,山阳在山北——山阳地区是其东南方向的三岛山北麓的自然延伸。”

    “同时,山阳地区也可以算是其东北方向的三池山南麓的自然延伸——如果仅就山阳和三池山的关系来看,‘山阳’倒可勉强算是‘山南’了。”

    “某种意义上,山阳地区是一个巨大的山坳,南距三岛山主峰、北距三池山主峰,都有相当长的距离,地势既开阔,又平缓,而且,土质比较坚实——这在整个北圻地区,都是比较罕见的。”

    “这种地理,非常适合大部队机动——也即是说,非常适合野战。”

    “另外,山阳距宣光的距离也很合适——直线距离二十四公里;这个距离,不远不近,在我军主力东向迎击中国人之时,一来,依旧可以保持对宣光的有效威胁;二来,又可保证宣光守军无法在背后对我军发动突袭——在这个距离上,以越南人的能力,是无法做到行动的突然性的。”

    “因此,‘围点打援’的预设战场定在了山阳。”

    “事实上,走陆路的部队抵达宣光之前,走水路先期抵达的部队,已有部分前出至山阳地区,抢占地利、构筑阵地了。”

    “现在,让我们回到中国人‘急行军’的问题上来——您一定已经明白了,何谓‘制约中国人‘急行军’者,尚不止于上述两端’?对,若中国人试图‘急行军’,这批经已抵达山阳的部队,可以对他们进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