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二)改头换面
第十三章(二)改头换面 (第1/3页)
她又继续把车向前开出十多米,停在一处隐蔽的绿篱后面,通过倒车镜向后观望。
功夫不大,果然,有两名警察从楼上下来,钻进了警车。李莉认出:那正是赵秉坚和陈斌。等警车驶出小区,又过了几分钟,她这才拎着水果走出来,走上了六楼。
开门的是个小保姆,说明来意后,小保姆把她引见给了,床上躺着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李莉估摸着她的年龄,至少也在八十岁以上,看来他孙子的担心是对的。
老太太正斜靠在床边儿的大枕头上,用微笑向李莉打招呼。
李莉赶忙走过去,同她打招呼:“大妈您好!”她一边说一边把水果递给小保姆。
“快坐吧姑娘,干吗客气呀,有事儿只管说!”
老太太虽然年纪大了,但说话口齿利落,而且很健谈。
李莉就坐在她对面的沙发上,小保姆倒了一杯水就出去了,在水杯的旁边儿,一个玻璃烟缸里,塞了不少烟头,从这一点上看:赵秉坚和陈斌待的功夫可不算短?
“大妈!我不会耽误您很长时间的!”李莉说道。
“没关系姑娘,我这儿很少来个人儿,怪寂寞的,巴不得来有人陪我说说话儿哪!”
“我是报社记者,跟您打听个事儿,与刚才那两位警察的事儿是一样的!”李莉把话引到了正题。
“也是一样的?也要了解那父子俩吗?”老太太多少有些疑惑地问。
“是的!”李莉回答。
“那可是两个苦命人啊!”
李莉把一个小型录音机打开,放在茶几上,手里拿着本和笔,就听老太太讲道:
“那是一九七五年的冬天,眼看就要过元旦了,我当时任关厢居委会主任,听人说:护城河边儿有个叫花子,捡到了一个孩子,谁要也不给,偏要自己养。大伙都去送些奶、衣服、被褥什么的。我也挺好奇,转天就跑去看了,你不知道,当时那地方儿可跟现在不一样,从永定门站出来,过先农坛,这边儿就是护城河,河边上竟是外地逃难来的,搭了一溜窝棚。我没费多大劲儿,就找到了那父子俩,因为我首先听到了那孩子的哭声,那孩子当时刚出生没几天,长得虎头虎脑的,可爱极了,你说他爹妈咋就那么狠哪?咋就说扔就扔了哪?一来二去的,我也就成了那里的常客了!”
“那您了解他的养父吗?”李莉插了一句。
“当然!”老人又继续讲道:“都怪那小鬼子,把咱中国人害苦了,听他自个说,他是门头沟那边儿山里一个什么村的,对了好像叫王家山,一村人都被鬼子杀了,他去上山砍柴才拾了条命,从此浪迹天涯。
“他有姓名吗?”
“有,叫王全和。”
“叫王全和?”
李莉做梦也没想到,怎么会这样!不是叫章秋生吗?会不会搞错了?她心里想着,却不漏声色,又问了一句。“他当时有多大年纪?”
“有五十来岁吧!这你可以算呀,四二年十几岁的孩子,到七五年,可不是五十来岁吗?”老太太也喝了两口水。
为什么是四二年?鬼子三七年就占北平了?”李莉疑惑地问。
“这我也不清楚,只听王全和当时是这么说的。”老太太道。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