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亲王

    第三百三十二章 亲王 (第2/3页)

太后则是更加直接,连连叫好:“好,好,好!这才是我李家的子孙!这才是我们李家有血性的男儿!”

    这话说得有些过了,捎带上了不少人。比如,康王庄王武王,以及其他适龄的宗室男儿。虽说皇帝这一辈的男丁不多,可再往上也是留下了不少男丁血脉的。虽说如今都是隔了几代了,可好歹还占着宗亲的名头呢。可关键时候,却还是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的。

    说句不好听的话,李氏一族的男儿,血性的确都是被磨灭得剩下不多了。至少是没了先祖策马沙场打下江山的豪情血性了。

    陶君兰不禁想,果然是安逸的日子过多了?

    皇帝的面色也有点儿不好看。不过却是也没说什么,反倒是看了一眼康王和武王。面上虽然不显,可失望之色也是有的。

    康王大约觉得没了脸面,脸色不大好看。至于其他人,自然是更不敢在这个时候说话了:谁敢说话?说话不是得罪人么?所以说,倒不如干脆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得好。

    陶君兰也随大流,低头吃菜,一言不发,眼睛也不往别处看一眼。

    倒是皇后笑着开了口:“太后这话说得极是,咱们李家的男儿,可没有孬种。不过,端王也的确是给咱们李家争了光。皇上,带到凯旋那日,可是要好好奖赏端王才是。”

    不得不说,这话皇后说得恰到好处。一下将尴尬都遮掩过去不说,顺带还将李家的男丁都夸奖了一番。试问,谁会不高兴?自然是谁都觉得瞬间松了一口气的。

    皇后还朝着康王使了个眼色。

    康王到底不算太过木讷,一下子就明白了皇后的意思,起身主动道:“父皇,儿臣觉得这一次的确是该好好奖赏二弟。二弟此等胸怀胆色,可不是旁人能比的。”

    “哦?”皇帝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儿子,面上神色不显,“你弟弟打了胜仗,你觉得该如何奖赏才好?”

    “不若封二弟为亲王。”康王犹豫一番之后,便是说出了这么一个建议来。

    亲王,并不是什么王爷都能更进一步的被冠以亲王的名号。若是没有对朝廷做出什么贡献,或立下什么功勋,又或者是特别的被皇帝喜爱,否则是绝不会有此殊荣的。

    至今朝里的一共也只有三个亲王罢了,其中两个是先皇的亲弟弟,一个是皇帝的堂兄弟。都是在先皇时期册封的。皇帝至今也没册封过自己的兄弟为亲王。

    所以,康王的这个提议,显然是让人惊讶又诧异的。

    陶君兰心里很清楚,即便是李邺打了胜仗,可说白了也是没那个资格能获封亲王名头的。即便是得了,也会让人议论纷纷,甚至诟病。当然,要是皇帝特别宠爱这个儿子,那又不一样了。至少从那之后,李邺的地位那绝对都是水涨船高。

    其他三位亲王都是垂垂老矣,其中一个更是卧床多年也不知哪一天就要驾鹤西游。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亲王手里,其实都是没有实权的。更在朝里说不上什么管用的话。若是李邺成了亲王,那就是朝里第一个拥有实权,能说得上话的亲王。

    那影响力,自是不言而喻。

    陶君兰猜想,皇后打的主意是,即便是李邺真被皇帝封为了亲王,那正好就让李邺公开支持康王坐上太子之位。到时候,皇帝就是乐意,也的考虑考虑了。

    她只想说,皇后的算盘的确是打得精明又响亮。

    不过真要说愿意还是不愿意,她觉得还是愿意的。至少,这件事情虽说有坏处,可也有莫大的好处。李邺成了亲王,再讲能说话的消息公之于众,那么……李邺的身份会一下子压过康王,获得更多人支持。

    就是皇帝,也是会更考虑李邺,而不是康王。

    所以,一时之间陶君兰也是忍不住多了抬头看向了太后——之所以看太后,是她明白李邺资历不够,皇帝多半都不会应下。而太后若是愿意支持的话,那就又不同了。哪怕是为了讨太后的高兴,皇帝也极有可能应了这事儿。

    太后显然也是有些明显的意动了。

    不过,有心动的,自然也有反对的。庄王明显就是不乐意的,在庄王看来,打仗的是将军和兵士,关李邺什么事儿?所以,他便是起身言道:“儿臣却是认为不妥,这次打了胜仗,最大的功劳应该是将士,更应该重重赏赐他们才是。至于二哥——到底年轻了些,只怕不能服众。”

    太后扫了一眼庄王,语气有些阴阳怪气:“服众?亲王是皇帝封的,谁不服?”言下之意,也就差没问庄王是不是他觉得不服气了。

    庄王不敢和太后争辩,只一直看着皇帝。殊不知这般却是更加惹恼了太后:“庄王,怎么我这个做祖母的,竟是还不能问你几句话了?”

    皇帝也有些不痛快——庄王这不是故意惹了太后不高兴么?便是瞪了庄王一眼。只是毕竟那是自己的儿子,所以还是使了个眼色,示意庄王赶紧赔不是。

    太后这话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