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的用人之道

    明成祖的用人之道 (第2/2页)

对左右的大臣说:“人孰无过?论小过而废大善,则为善者怠;亦孰无才,若录小才而免大恶,则为恶者肆。故恶之难容者,乃不论其才;才有可用者,乃可略其过。如此,则善善恶恶,皆不失矣。”由此可以看出,明成祖能够从治国安邦的需要出发,爱惜干才,不因小过裁大将。

    永乐四年(1406年)6月,总督海运的陈宣奏称,通过海运前往天津卫的海船应同日启航,但有30艘船晚了五天才启航,虽同时到达,亦无所损,但应治未同日启航之罪。明成祖却未予以治罪,还对身边的大臣说了一段很耐人寻味的话:“始屡海寇为患,故敕令同发。今已济而无损,虽违约当惩,然海运甚艰,其功可以赎过矣。凡用人者,录功而略过,则人奋于功;若计过而略功,则救过之不暇,何暇懋功哉!”永乐年间,各级官员基本上都能恪尽职守,争相立功,致使政事不荒,与明成祖的这种用人技巧有密切的关系。

    明成祖用人不拘品级,往往破格用人。

    永乐初年,有个叫金实的人,是浙江金华的普通生员,他上书言道,深受明成祖赏识,明成祖遂召他入京,试策三道,俱称旨意。明成祖便让他参与改修《明太祖实录》,后来又参与修《永乐大典》。当时,参与其事的大都像杨士奇、解缙等名臣,级别最低的也是翰林官员,都是从历次进士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一个地方生员,又没有任何官职,却能破格参与其事,被称为明代一异。从后来的表现看,金实这个人确能胜任,明成祖便将他提拔为司直郎。

    永乐二年(1404年)2月,明成祖赐六部尚书金织文缔衣各一袭。他们都是二品大员,而解缙等六个翰林学士都是五品官,但也和六部尚书一样,各得一袭金织文绪衣。明成祖对解缙等人说,他们的贡献“不在尚书下,故予赐赍,必求称其事功,何拘品级?”正是基于这一思想,明成祖破格提拔了一些能臣。像杨士奇、杨荣等人,原来的品级很低,都受到明成祖的重用,并很快提拔到显赫的位置。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